加强社区建设意见

时间:2022-04-29 11:16:35

加强社区建设意见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驻扬单位: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也是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载体。为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居民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再干三五年,实现新跨越”的宏伟目标,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党的领导和党的社区组织建设为关键,努力把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设置社区。社区设置规模以3000户左右为宜,并按社区内公认度较高的地名冠名。加快城区范围内“城中村”改造步伐,“撤村改居”就近并入社区。对近年来区划调整和乡镇合并后个别规模偏大或不尽合理的社区要进行重新组合。

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作用,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落实,以及社区自治功能的实现。要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公务员、党团员、青年、离退休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充分发挥议事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社区事务民主自治,逐步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科学分工、职责统一、协作有力、依法管理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居务公开”,定期向居民公布社区事务,接受居民监督。加强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建设,实行“三会”(议事会、听证会、协调会)制度,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原则上按400户居民配备1名,总数为5-7名(不含公安、劳动等部门配备的人员)。超过3000户居民的社区,按每多400户居民的比例增配1名专职人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区街下派、现任干部选聘等多种渠道,广泛吸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年龄较轻、热心社区工作的人员充实社区居委会工作班子。公安部门要以1名民警负责管理实有人口3000人左右为基本标准,配齐配强社区民警。社区民警和物业管理单位代表可作为自然候选人,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选举,担任社区居委会委员或副主任(不占社区专职干部职数)。建立对社区干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发动社区居民参与考核,督促社区干部做好工作。各地要结合社区居委会的换届,推行公推直选试点,逐步实行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直接选举制度。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协调和支持驻区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采取联合的方式建立党组织。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以及帮助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把党的工作开展起来。组织部门要制定在职党员在社区登记制度。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开展社区党员义工活动,定期在社区走访居民,进行民情调查,参加公益性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积极完善社区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规划。2007年底前县(市、区)要建设一个不少于1600平方米,街道(镇)要建设一个不少于800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面积按不低于25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市区要在2005年全部落实到位,各县(市)要在2006年全部落实到位。所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不得随意改变其用途。老城区内现有社区用房要进行资源整合,凡是存量可以调整的,包括现有经营性用房,要优先满足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如无法调整的,可以采取租赁或置换的方法解决。新建住宅小区,规划部门在审批方案时,要明确社区配套用房规划,城镇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规划建设配套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和规划部门的审批意见一步配置到位。住宅小区建成时,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应同时移交给街道(镇)、社区接收。建设、规划、房管、民政等部门参与移交。未按照有关规定配置、配足的,由房地产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依法补建。逾期不补建或建设面积不足的,应当在其建设的非住宅商品房中另行划足相应面积用房或交纳补建价款。对已建住宅小区未配置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或配置不足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牵头统一协调解决。凡涉及拆迁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用房的,有关部门要给予办理确权手续,拆迁单位按照原面积给予补偿。

多渠道筹措社区建设经费。县(市、区)财政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同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通过社会单位赞助、有偿服务等途径多元化筹措资金,解决社区所需经费。(1)基本经费。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费、人员工资(含社会保险等)由县(市、区)财政拨付,基数每年不得少于8万元。凡超过3000户居民的社区按每多100户居民再增拨2000元/年。社区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的报酬要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有所递增,并按有关规定为社区工作者办理任期内的有关保险,确保社区工作者年收入不低于当地城镇职工的年平均收入水平。(2)奖励资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上台阶奖”,市、县(市、区)财政预算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社区建设奖励资金,用于对社区创建达标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要给予重奖。(3)资助经费。提倡部门和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建设提供资金、物质的支持,帮助社区解决财和物等实际困难。(4)有偿服务、物业管理收入。社区的有偿服务和物业管理等收入,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应全部用于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5)加强对社区经费的管理。街道(镇)要为社区居委会设立专门帐户,由街道(镇)财务结算中心负责统一代管,确保社区经费专款专用。对社区各类专项资金和有偿服务收入,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侵占、平调和挪用。社区居委会要规范财务管理,定期将社区经费使用情况向居民公布,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要加强对社区经费的审计工作,确保社区经费全部用在社区建设上。

推行结对挂钩、同驻共建制度。全面推行驻社区单位与社区挂钩共建制度,驻社区单位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单位内部服务设施向社会开放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组织及各类中介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为推进社区建设发挥作用。社区居委会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加强与驻社区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方方面面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社区共建、资源共享实施意见》。

实行“准入制”,帮助社区减负。按照“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原则,实行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切实减轻社区负担。凡由部门指导、社区承担的工作,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凡由部门承担,确需社区协助的工作,要在解决“费随事转”的前提下,经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并报政府同意后方可进社区。坚决杜绝部门对社区随意布置工作的现象。

四、加快构建社区工作新格局

在凝心聚力上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通过社区工作使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人心;通过送温暖进万家,便民服务进万家,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在居民自治上发挥积极推进作用。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用民主、法治的方式方法指导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要依法建立、完善规范自治组织的制度和机制,积极主动地做好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采取各种民主形式,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让居民参与社区内重大事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社区居委会要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履行好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联系群众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社区组织要在党、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坚持以人为本,做到走家串户了解人、热情服务关心人、真心实意帮助人、为党分忧凝聚人。

在构建和谐社区上发挥“减压器”作用。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社区”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落实群防群治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坚持抓好“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和“现代市民教育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努力把社区建成市民终身学习、提高素质的课堂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要通过社区工作把群众的情绪理顺,心气理顺,创建全体居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社区大家庭。

五、努力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克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要加强社区档案管理,配备必要设施设备,以建设资料库、数据库为抓手,全面、及时地加强各类资料、数据、档案的收集、整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率。

加快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为民、便民、利民”的要求,逐步建立以热线电话、因特网、呼叫中心等方便快捷的信息采集、反馈系统。社区管理信息网络要实现多级互联,社区服务信息网络要接入千家万户,为社区内单位和居民提供信息和在线服务。县(市、区)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市民呼叫中心平台,开通“社区服务热线”;建立统一域名、统一标识的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建设社区OA网络系统,应用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服务内容、开发网上应用、组建社区物流配送中心、推动服务社会化,提高社区服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逐步创建一批信息化建设示范社区。

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社区居委会要在住宅小区负责组建业主委员会,指导业主委员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广大业主搞好服务。加强对物业管理行业进行指导、监督,支持物业管理行业搞好管理服务。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成员可以交叉任职。

六、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

建立社区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从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统一规划部署。党委、政府分管负责人要各司其职,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区委、区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科学发展观把社区建设发展目标、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总体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城区社区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辖区居民主要成份、驻区单位的类型和人文、自然环境等特点,有创意性地开展创特色社区活动。

重视社区建设的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充分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和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建设的意义、目的、任务和要求。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社区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新鲜经验,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构建现代化城市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心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社会氛围。社区工作实践者和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理论的研究力度,积极探索构建和谐社区的新模式,为社区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各级党政部门和相关单位要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加强指导、服务和帮助,切实为基层解决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场地、资金、人才和创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上一篇:工作示范社区实施意见 下一篇:两委换届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