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处理

时间:2022-04-29 07:57:50

论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处理

摘 要: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密闭性保持正常,我们定期要对压力容器进行检验,在检验时肯定会检查出或大或小的缺陷问题,遇到一般性的问题时,例如轻微的裂痕、形变等,我们只需要对其做填补、打磨等小型的修补工作就可以了,而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时则需要马上采用焊接的方法解决。本文就对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案。

关键词:压力容器;定期;检验;常见问题;分析处理

1.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1.1.一般性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1.1.1.对于机械的碰撞、电弧灼伤以及焊接时遗留的焊迹等原因造成压力容器表面产生的裂纹,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压力容器表面进行打磨,打磨完成后要进行表面检测,以检查表面裂纹是否完全消除,而打磨过程中应注意打磨倾斜度必须大于裂纹的三分之二,以确保表面光滑、平缓。另外,如果检测出的裂纹深度小于表面厚度的5%且不足2mm的话,则可暂时不进行打磨修复。

1.2.焊接参数选取不正确或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咬边问题,由于其非常造成裂纹并不断恶化,对压力容器有较大的危害性。因此,我们在检测时应该严格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对咬边现象的判定标准,对咬边进行仔细检测,坚决不能放过每一处咬边问题,发现后要尽早对其进行打磨直到完全处理位置。

1.3.压力容器的腐蚀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点状腐蚀、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

1.3.1.点状腐蚀,虽然这类腐蚀比较分散,看似不起眼,但事实上很容易导致容器穿孔,因此我们在检验时要对其多加小心,如果发现的点状腐蚀超过容器厚度的三分之二,或者分布直径超过20cm的话,就需要马上采取补焊措施,如果相反则可以暂时将其列入观察对象不用立即采取措施。

1.3.2.均匀腐蚀,会对容器表面的厚度进行均匀地减薄,因此如果只靠人眼观察判断,是难度很高且没法保证准确性的,所以应通过厚度测量对其腐蚀厚度进行测量,再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校核,一次性通过或补焊后通过校核后,就可以对其进行定级,定为3级或4级。

1.3.3.局部腐蚀,是三种腐蚀中情况最为复杂的一种,局部腐蚀分两种,一种是附带应力腐蚀、晶间腐蚀或者石墨化等直接对容器材质产生劣化影响的局部腐蚀,只是用普通的补焊措施是无法将其根除的,应该通过对受腐蚀元件的更换结合结挖补方式解决;另一种是一般的局部腐蚀,对于这种腐蚀我们应该经过测量后对其进行无量纲参数G0的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判断进行补焊的必要性。

1.4.埋藏缺陷

对压力容器埋藏缺陷进行检验时应采用超声波检测或者射线探伤的方式,在发现存在埋藏缺陷后,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安全定级,如果定级结果为4级或5级时,负责检验的人员有义务向压力容器使用者报告,并共同对是否对焊缝埋藏采取补焊修复,以提升其安全定级进行研究分析。一般来说,检测人员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或者《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程》中的要求对埋藏缺陷是否进行补焊进行判断,但要留意的是,对于大型的压力容器,若发现焊缝埋藏,修复难度会比一般的压力容器高上很多,这时,我们应该聘请拥有丰富检测和修复处理经验的单位,严格按照《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的相关规定来对压力容器进行高品质的检验、安全定级以及修复处理。

2.焊接处理的注意事项

对于经过检验、定级不合格的压力容器,必须对其进行焊接处理,以提高其安全定级,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而对缺陷问题进行焊接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事项:

2.1.在对缺陷问题进行焊接处理前,需要确保负责检验的人员在场或者受到他的授权,而且负责焊接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和焊接经验,如没有则要在其他有经验的焊接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另外,不能以压力容器的制作标准来对缺陷问题的安全等级进行判定。

2.2.在对深度大的裂纹或者穿透性裂纹进行补焊处理时,需要用到例如像碳弧气刨的热源,为了避免裂纹受热源加热后导致裂纹发生扩散,因此在焊接前必须根据裂纹的大小选择在其两端挖出止裂孔或止裂槽。

2.3.在对焊缝埋藏缺陷进行焊补前,需要先用超声波检测或者射线探伤的方式进行检验,而在焊补过程中应尽量按由埋藏缺陷较浅部分开始再到较深部分的顺序焊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压力容器产生缺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在其设计、选材、运送以及制作等每一个步骤中产生。因此,压力容器出现一定的缺陷问题总是在所难免,所以我们应该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全面检测,按照发现问题、准确测量、安全定级、判定是否需要修复的流程对每一处缺陷问题进行跟进,从发现问题到处理问题中间的时间尽可能缩短,以免缺陷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把缺陷问题的数量和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对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润华.压力容器检验信息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06.

[2]缪春生,曹建树,马歆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与定期检验的探讨[J].压力容器,2008(12).

[3]常国富.在用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6).

上一篇:连接环注射模设计 下一篇: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