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根芦苇荡漾爱心

时间:2022-04-29 07:29:31

为一根芦苇荡漾爱心

【案例描述】

初识奇奇――一根触目的芦苇

三年前,又是暑假开学,我新接了四年级班,教语文。

第一次与这班学生见面,该准备什么“见面礼”呢?我翻开了手头的四年级课外读物,其中的一首小诗《送你一个开心果》被我抄在小黑板上带进了课堂。同学们在我的引领下,开心地读啊,笑啊,演啊……“你是第一个送我们礼物的老师!”学生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可唯独在后排的一位男生却漠然地“静坐”着,“按兵不动”,当我注意他时,他又很快将目光往下顺去,不时地摩挲着手指。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围住我这个“新”老师,有的走到室外玩耍,而他,仍是上课的姿势坐着,并不停地把文具盒开开合合,难道是哪儿不舒服?我走向他询问:“你叫什么名字?”“有哪儿不舒服吗?”他似乎有些紧张,嘴唇动了动便不再搭理我。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他叫奇奇,是很奇怪的,他不会跟老师讲话,也很少跟同学们一起玩的……

电话明因――一根受伤的芦苇

“你好,是唐老师吗?我是奇奇的爸爸。我很高兴地打电话给你,是想告诉你开学一个月来,我儿子在学校里感到很高兴。他说你对他很好,我今天特意向你表示感谢……”

放下电话,我终于明白了奇奇“奇”的原因。原来,奇奇本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喜欢观察,常常提出令人深思的有趣的问题,进了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深受老师、父母的喜爱。三年级开学后,在新任班主任那里,却是一时失宠,在犯下错误遭到老师批评后,失意的他不能从这一次的批评中自拔,便常搞一些小动作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一次“不小心”,他“碰”坏了同学的文具盒,家长被请到了学校,由于一时未遇见老师,家长来到教室,在同学中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同学们一古脑儿地说了孩子的其它许多缺点,令家长气不打一处来,当着同学们的面当即给了儿子一记重重的耳光。这一记耳光,直打得孩子瞪大眼睛,一言不发。从此,孩子在家话语变少了,作业不做了,老师让他中午把书包背回家补作业,他只把书包背出校门藏在了树丛中。放学回到家与家长交谈的一句话便是“我在学校没有犯错误”后就没有下文了。

父母着急,深深地为这一巴掌而后悔不已,却又难以再与他沟通。“这一巴掌,打的真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它深深地伤了孩子的自尊,让他总觉得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他爸爸懊恼不已;他也恨那些同学:“要是大家不把我的缺点告诉家长,也许就不会挨这一巴掌了”,老师、同学、家长都已成了他不可信任的人了,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久而久之,他就变得那样“奇怪”了。

放下电话,我思考着,也痛心着。这是一根受伤的芦苇,而我这一个月中为他做了什么?哦,我只是在语文课上叫过他发言――那是因为我也想试探一下课上他肯不肯说话,当他仍紧闭双唇时,我只是像对待其他同学一样叫他坐下来想好了再发言。哎呀,其实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一点儿也不高――只要公平地对待他就够了。

搭设心桥――一根快乐的芦苇

每每下课,奇奇就索然无味地坐在位置上,望望窗外的同学,真像一只孤独无助的小羔羊。我走到他身旁试图能与他交谈几句,但他只是不像一开始那样保持警惕,却依然一言不发,课间也仍有学生来报告被他藏起了文具盒、书本,或是台箱里被他放进了垃圾纸,而他又从不承认,也因此,与他同桌的学生便自己或是请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要求别跟奇奇同桌――他真成了班上多余的“麻烦人”了。

面对当时缺点多多的他,该如何开启他心扉,使他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童年?同学们已把他当空气般存在,多次试图与他谈心,他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让我心寒,几乎失去耐心。这一伤脑筋的学生,作为班主任的我该如何打开其心扉?

从前任老师那儿得知:奇奇在低年级时普通话说得好,朗读水平高。也许发挥他的特长是开启他心窗的合适钥匙。于是在语文课上,当需要感情朗读课文时,我会隆重提议:这一段如果让奇奇来读,他肯定能表现出其中的韵味来。同学们听这么一说,都纷纷转过头,一副羡慕的表情看着他。他抿着嘴笑了,笑得灿烂、笑得舒心,双手捧着书,慢慢地站了起来。果然,他嗓音清脆,语调悦耳,深深赢得同学们的认同。我终于在课堂上听见了他“庐山真面目”的声音。一段时间以后,我在课上换了一种说法:“同学们,这一段课文你们最想听谁来朗读?”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奇――奇――”。就这样,在课堂上他又变得愿意回答问题了,他的回答也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认可,他也积极参与讨论,作业认真了,再也不是课堂上的“局外人”了,也终于,在课堂上,奇奇融入了这个学习的群体中。

课间,同学们会玩的游戏如跳皮筋、丢沙包等,当时他一概不会,找不到玩伴,依然孤独。我于是又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活动――“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让同学们下课后能叫上他一起出去玩,并说说你发现奇奇身上的优点是什么。几星期下来,有几个同学一到下课,就会主动地拉他一起聊天,一起玩起了游戏。

当我了解到他有几个好朋友时,就在班上问:“哪些同学愿意与奇奇同桌?”有那么六七个孩子表示愿意,此时就对他说:“奇奇你看,单男生中就有那么多同学愿意与你做好朋友呢!你说,你最想和谁做同桌?”就这样最终为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同伴。

奇奇在进步,正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着。但他毕竟还是孩子,时不时地还会犯一些错误,有时甚至相同的错误重复多次。在他改变的过程中,仍有同学来报告他所惹的麻烦。我在认真倾听其报告后会说:“这是他的不对,但与以前比起来,奇奇已经改变了许多,任何人都不可能把缺点一下子都改变的。你说的这事,老师去教育他,你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改变,好吗?”这样来报告的学生便理解地接受了他的错误。事后再与奇奇作进一步的沟通,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告诉他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也许,对他的过错不像从前那样“穷追不舍”,同学们也能宽容他,给了他改错的时空,他为班级带来的“麻烦”越来越少了。相反,他倒成了班级的“热心出力者”,班级要成立图书角,他从家里带来了成套的少儿版文学名著;班级出黑板报,他积极投稿……我看到了一根在风中快乐欢笑的芦苇。

因为他的转变,我和奇奇及其爸爸被邀请至中央电视台《成长在线》栏目做了题为《一个巴掌之后》的访谈节目。在节目录制现场,当主持人问及现在是否还对那件事耿耿于怀时,他笑着说:“虽然那时候挺生气的,但是事情过了那么久,现在我也不生爸爸的气了。而且我现在和同学关系好了,有了许多好朋友,也不觉得在班上没面子了……”

现在,奇奇已经初中毕业,教师节他给我发来短信:“唐老师,初中的生活很新鲜,我很喜欢。祝您节日快乐!”

【案例分析】

一、让孩子面对微笑的天使

奇奇是个普通的孩子,就像千万根芦苇丛中的一根,但却遇到了两个“奇”人――前任老师与凶爸爸。在这两人的共同作用下,诞生“奇奇”是非常正常的事。

奇奇的爸爸以一个当众巴掌毁掉了奇奇在同学面前的尊严,而找回尊严,却要以年计的时间才渐渐弥补。学生的心智成长面临很多不可预设的情境。奇奇进入三年级,换了班主任,一时适应不了新班主任的带班方式,而制造小麻烦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作为班主任应把全班学生拆分成一个个个体装入心中,认真地揣摩出每一个学生特点,而不能急于求成,见到学生犯错,就以同一个方式直言不讳地批评教育。班主任工作中,一种策略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对奇奇而言,这一次的批评,只能引来他下一次的犯错。老师和家长看到孩子的表现由好变差,必然会心急如焚,共同教育是必然之路。

表面看来,家长与学校在教育手段上一致,但方式方法却简单粗暴。尤其错误的做法是:用“奇奇有哪些不好的表现”到孩子中间“征集答案”,孩子们定会以挑剔和放大的眼光来看待奇奇。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能印证奇奇的例子。一个孩子作了一幅画,老师拿到“一班”,让学生仔细看,找出画中的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错误。结果学生共找到20多个错误,让这幅画简直成了烂到极点的作品。老师又拿到“二班”,让学生仔细看,说说画中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结果学生也找到了20多处,这幅画成了孩子们羡慕的优秀作品。

奇奇就是那幅被拿到“一班”学生面前的“画”,在同学们众多的证据面前,渐渐低下了天真的脑袋,特别是那意想不到的一记耳光,彻底锁起了他的心门。他只能错误地以为犯错误会挨打,对同学们心怀戒备,对老师保持警惕。这样的紧张心理,致使他远离同学,远离老师,心中始终紧绷着防范之弦。

当我接班后,在没有弄明白他为何“奇”的原因时,没有受到最初学生对我反映的“他不会跟老师讲话”的影响,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对待他的“不发言”,为孩子提供了平等、安全、自由的成长环境。

孩子看到天使都会笑,都会觉得开心。因为天使也在笑,天使也在开心。我不是天使,但每次面对奇奇,我都能做到面带微笑,给他阴暗的意识洒上明媚的阳光。这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也应该能做到的。

二、让孩子融入温暖的集体

奇奇仅仅是一个例子,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周围却并不缺乏。事隔多年,再回忆学生奇奇时,我在想假如我接班时,真的让奇奇像空气般存在,现在的他会是什么样子?而事实上,在我当他班主任的三年时间里,从未中断过为转变奇奇所做出的努力。我改变奇奇,更希望借奇奇改变班级,改变所有的学生,让这“一班”的学生,都变成“二班”的学生,这是每个班主任的愿望。

按当时的情形,奇奇只是班级50个成员中小小的一分子,他的孤僻怪异,也并非我造成的,由于多数同学及家长的反对,让他“孤单独坐”,也维护了班级大多数人的利益。谁都不会怪罪于我吧。这种想法,是大多新班主任不健康的心理。

这是应该摒弃的心理!

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都会面临不同的班级状况,面对一根根各不相同的芦苇,其中不乏像奇奇一样的“问题学生”,带好这些学生,需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现实,以平凡的心态接受现实,以积极的行动引领现实。

当了解到奇奇“奇”的原因后,我努力做的就是寻找能改变奇奇行为的突破口,寻找那把开启他尘封多时的心门的钥匙。因材施教是不二法则。我很庆幸,我做到了。这不是我的本事,而是改变问题学生的四海皆准的规律。

是的,每根芦苇,只要有风吹,日晒,有爱心般荡漾的流水,都能快乐成长。

更为可贵的是,作为班主任,改变奇奇这个个例,带动着改变了全班。不难看出,这个班级的学生,对奇奇的宽容、爱护、赞赏,难道不是他们每个人自己进步的一种标志吗?每个人的进步,才能汇聚成班级的进步,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优势,就像一股不断荡漾的巨大的浪,推动每个学生向前,向前。

现在在街上偶尔会碰到奇奇的父母,他们会非常高兴地说起儿子在中学的优秀表现;偶尔也碰到其他学生,他们也对自己的优异表现而面露自信。每当此时,我心中会漾起一份快乐――为奇奇的健康成长,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更为一个个家庭、为我们的民族未来快乐。因为有专家说过,我们班主任每天做的看起来都是一些很平凡的小事,但是这些小事连接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连接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连接着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一个人一旦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就会统摄以后的行为。这种行为又会影响其他人,从而形成接纳――感染――自信的良性循环,就如河边的芦苇,不见其长,日日增长。

(唐伟华,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226100)

上一篇:初中生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的概念及意义探究 下一篇:千锤百炼始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