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引导”

时间:2022-04-29 03:20:45

探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引导”

摘 要:物理学在技校是一门文化基础课,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感到吃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各种形式引导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引导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里的“导”指的就是“引导”。“引导”的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物理教学中“引导”的必要性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万物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的研究历史悠久,领域很广。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在较少投入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前人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的“引导”作用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作用是内因。外因是变化条件,内因是变化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和学达到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前人的科学经验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物理课堂中“引导”的艺术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身智力活动的过程。教师“引导”时要对学生的思维起“诱发”、“引爆”作用,引导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我经过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常用以下几种引导方式。

1.新课导入引导

新课的导入设计是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直接为教学新课做准备的,除了必要的知识铺垫外,还能起到引起兴趣和激发动机的作用。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既让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①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在讲授新知识前复习与新知识相关联的旧知识,设计一些题目过渡到新知识上来。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前,先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其运动状态将如何?自然引到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②巧设悬念、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老师在讲授新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好奇,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动量定理时。教师提出钉子是在锤子的敲击下进入木板的,为什么不是用锤子把钉子压入木板中呢?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疑点去听课,其效果更佳。在教学中还常用故事导入、实验导入、媒体导入、问题导入等等,这些都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示范性引导

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要有见地、有深度,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从心理发展角度讲,利用刚学过的有关知识,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使学生听讲后不仅在知识方面有收获,更重要在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方面受到启发。例如,在讲到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各点电势均为负值,有些学生想不通。我就从电势的定义出发,电场中某点电势等于从电场外移到电场中该点非电场力所做的功和该电荷电量的比值。我分别用正、负试验电荷去验正。正试验电荷从电场外到该点,非电场力做负功,其功与正电荷比值为负;负试验电荷从电场外到该 点非电场力做正功、其功与负电荷比值也为负。从而解释了负电荷周围的电场中各点电势均为负值。

3.例证性引导

为了使学生具体理解某些概念、定律,我常常列举日常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这种引导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为,同时学生还会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例如,学习动量定理时,若动量的变化量不变则作用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则恒定,时间短则作用力就大;时间长则作用力就小。我列举了体育活动中的一些例子,如跳高用的垫子,跳远用沙池都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来减小运动员与地面的作用力,从而保护了运动员。同学们得到了启发也举出了许许多多体育、生活中的例子,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了课堂效果。这堂课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动量定律,同时学生还会用刚学到的理论去解释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

4.诱误性引导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选编一些题目,制造一些“陷井”,让学生出错,从而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阻力,沿一直线推动原来静止物体前进,当推力逐渐减小时,它做什么运动?答案是作加速运动,且加速度在减小。进一步强调“推力在减小”,这时有一部分同学发言“物体作减速运动”,并且他们的支持者越来越多,学生中出现两种声音。最后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出错,就是混淆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推力虽然在减小,但它还存在,就是说“加速度虽然在减小,但它还存在,那么速度仍在增加,物体作加速运动,只有推力与速度相反时,物体才作减速运动。通过这个例子,不仅使学生弄清“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其它方面的引导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感情教学,用亲切的面容,用期待的目光,启发、诱导和提问学生。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首先对正确答案加以肯定,对有待回答的部分进行诱导、启发。从而得到正确完美的回答,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物理引导教学取得的成效

在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引导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学只有通过学生学习的进步,才能反映教学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同时还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3.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教学,增强教学的感染力,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物理》劳动出版社 2005年.

[2]《物理》出版人民教育社2012年版.

[3]《中学物理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5]《教育心理学》〉出版人民教育社2010年版.

上一篇:油田长输管道的建设探析 下一篇: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进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