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点球

时间:2022-04-28 09:51:21

“拜托,别再抢点球了。”每个赛季开始前,一些欧洲俱乐部的主教练都会这样警告自己的队员。

谁来罚点球

谁来罚点球,这是个问题。一般来说,欧洲各俱乐部都有自己固定的点球手,这些人通常是队内资历最高,或者心理和脚法出色的球员,他们之中有的是教练员上任后亲自安排的,像切尔西的兰帕德、A C 米兰的卡卡和拜仁的托尼;有的则是队内本来就形成的习惯,大家都适应了某个球员去罚点球,像罗马的托蒂、拉齐奥时期的奥多等。人选一旦确定下来后,就很难更改,哪怕第一点球手屡次射失点球。不过还是会有例外,巴西人林肯在沙尔克04 时一直是教练钦定的点球手,但他的命中率实在不高,媒体就建议,为什么不让科比亚什维利来主罚呢?而奥多在拉齐奥时曾经射进过14 粒点球,但他穿起红黑剑条衫后,只能等着卡卡和皮尔洛都不在场时才有机会走向12 码。

“我尊重教练的安排,但只要有需要,我还是会罚点球的。”奥多对点球手资格的旁落并没有感到不满,教练员也并非没给他机会。在本赛季意甲第26 轮A C 米兰与拉齐奥的比赛中,奥多就代表红黑军团对老东家射入了扳平比分的一球,但这位前“蓝鹰”队长心里明白,如果不是卡卡和皮尔洛都被雪藏的话,主罚点球的绝不会是自己。其实球员们都习惯点球有固定的主罚人选,而不是像棒棒糖一样被抢来抢去。曼联老将吉格斯说:“点球手应该一直主罚点球,就是这么简单。”后卫费迪南德认为:“这是专业问题,不能加入情感因素,因为我们是职业球队。”他们的队友C ・ 罗纳尔多在和德比队的比赛中,“婉拒”了特维斯要主罚点球的要求,阿根廷人因此没有完成帽子戏法。主教练弗格森对这个小风波的解释是:“克里斯蒂亚诺是惯常的点球手,我可以理解他想要主罚点球。如果特维斯上演帽子戏法会很伟大,但罗纳尔多保持进球势头同样重要。”

点球不是孩童的棒棒糖,没了可以再从商店里购买,足球场上这种机会往往只有一次。而从欧洲联赛近几年抢罚点球的事例来看,大部分“抢来的点球”都失去了准星。事实上这正是教练员不轻易更改罚点球人选的原因,但有些事情他们是无法阻止的,教练员不能进入场地,对一些球员的自作主张也只有干着急。比如一些点球手由于脾气太好,经常将点球让给“好事”的队友,像A C 米兰中场大脑皮尔洛这种低调之人,托马森、舍甫琴科、英扎吉和吉拉迪诺都曾从他手中讨要过点球,而这些点球大多数都被射飞了。只需要轻轻地对皮尔洛说我很想罚这个球,再给他一个期盼的眼神,皮尔洛就会很潇洒地让出罚球点的位置,然后很无辜地看着你一脚将球射向天空。球员倒是讲义气了,可安切洛蒂往往感到难堪:“我多次告诉皮尔洛,让他更职业化一些,最好不要有什么变化。”

教练的担心不是没有原因,英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乔治・西柯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过去100 场正式比赛进行的统计显示,教练员如果凭借直觉和印象随意更换和选择主罚球员往往成功率很低。1996 年欧洲杯半决赛,从来没有踢过点球的索斯盖特最后时刻主动请缨,结果他踢出的皮球软弱无力,被德国门将科普克轻松扑出,英格兰就此被淘汰出局。乔治认为教练员应该在队里培养3 名~ 5 名罚球手,但必须有一名是固定的。若是点球手一直在更换,反而会有消极影响。

“抢点”之痛

从过去许多案例来看,那些抢来的点球几乎都送给了“上帝”,这个现象开始得到教练员的重视。两年前,拜仁的皮萨罗和马凯为了争夺点球扭打成一团,前者成功“抢点”后却将球射飞。马加特赛后说:“我知道他很想进球,但要知道抢点球是很容易出丑的。”之前拜仁已经出过类似的洋相,主角同样是秘鲁人,不过那次皮萨罗的点球被巴拉克抢走,德国人同样将球用来打鸟了。

德甲赛场的“抢点”事件远不止此。在2006 年的一场热身赛上,比勒费尔德的阿汉福夫抢走了维赫尼亚雷克的点球,却将球射飞。摩洛哥人在杜伊斯堡效力时,为抢点球甚至还和队友塔拉拉凯斗殴,然后自己却一脚踢中立柱。2005/2006 赛季德甲联赛汉诺威96 对阵杜伊斯堡,施泰纳抢了布尔达里奇的点球,同样将球射失。2005 年10 月,在德国杯以0 ∶ 6 惨败给法兰克福的比赛中,沙尔克04 的巴雷拉和大阿尔廷托普争着主罚点球,前者最后也重复了施泰纳的悲剧。

本赛季欧冠罗马与里斯本竞技的比赛中,下半场罗马队获得了点球,德罗西准备主罚(托蒂已下场),但最后主罚的却是小曼奇尼,结果巴西人将球打飞。“我看到他迫切地要罚这个球,就让给了他。他一直是个不错的点球手,今天只是不走运。”德罗西事后为队友辩解。斯帕莱蒂则有些不快:“我们不怪球员,但希望这样的错误不再发生。”本赛季法甲欧塞尔和波尔多的比赛里,欧塞尔获得了两粒点球,但两次都被马乌利达射失。尤其是下半场欧塞尔获得第二粒点球时,中场佩德雷蒂本来已经准备主罚了,但马乌利达急于将功补过,结果再次把球射失。赛后,法国媒体将马乌利达与阿根廷的“射失点球帽子戏法”保持者帕勒莫相提并论。

有一些球员在抢点球这个毛病上,可以说是“真诚认错,坚决不改”。2002 年11 月8 日,意甲联赛A C 米兰对阵尤文图斯,双方以1∶1 战平。终场前英扎吉射失了一粒点球,而这粒点球应该是由皮尔洛主罚的。赛后英扎吉称永远再不会和皮尔洛抢点球,但一年后与博洛尼亚的比赛中,皮波又旧病复发,再次将原本属于皮尔洛的点球射向了天空。他的弟弟西蒙尼也非善类,在2000 年12 月2 日拉齐奥与雷吉纳的比赛中,克雷斯波主罚点球射失,主裁判曾判定重罚。小英扎吉这时上前坚持要射点球,还与阿根廷人发生了口角,结果他的勺子射门被塔伊比轻松拿下。2004 年迪卡尼奥回归意甲的首场比赛,拉齐奥获得了点球,小英扎吉公然和老大哥顶撞。老前锋吼道:“你走开,让我罚。”西蒙尼咬着牙回敬:“厉害厉害。”

最可笑的“抢点把戏”发生在1987 年10 月, 德甲球队科隆在联赛中遭遇法兰克福,第7 分钟,科隆获得点球,利特巴尔斯基把球摆好准备主罚,正在他准备助跑时,队友恩格斯突然奔出怒射破门。裁判判决此球无效,因为罚球者不能在助跑一刻突然换人。利特巴尔斯基准备重发,但裁判认定应该让恩格斯来罚,因为之前最后一脚由他踢出,可惜恩格斯的第二脚射门被门将扑出。14 个月后,科隆和皇家社会在联盟杯八分之一决赛中相遇,这次是恩格斯创造了点球,当他准备主罚时,队友托马斯・ 阿洛夫斯从他手中抢过了皮球,并一脚将球踢飞,科隆队也因此被淘汰出局。

最悲惨的“ 抢点” 后果是球队降级。2003/2004 赛季第33 轮,慕尼黑1860 队主场迎战保级对手柏林赫塔,1860 队当时倒数第三,如果能击败对手,就还能保留一线生机。第88 分钟双方比分是1∶1,这时1860 队获得了点球,霍夫曼此前一直是球队的第一点球手,这次他依然像往常一样准备主罚。但是,一心想要建功的喀麦隆前锋基奥约抢在前头射门,结果这粒点球去见了上帝,1860 队也“阿门”了, 他们在赛季后惨遭降级。

2006 年世界杯非洲区预选赛最后一轮,喀麦隆队在终场前获得点球,后卫沃姆踢中了立柱,球队因此被淘汰。赛后埃托奥指责沃姆抢走了他的点球。沃姆回击说:“埃托奥是个胆小鬼,吹点球后他就跑了,我没办法才去罚这个球。”沃姆的话或许说出了一个事实:点球手并不愿意罚所有点球,他们也有恐惧的时候。巴巴雷茨在汉堡时曾在一场比赛中罚丢过点球,获得下一个点球时,他便指着队友范德法特说:“你来你来。”汉诺威96 队的点球手塔纳特也说:“如果我觉得感觉不好,我不会去罚,哪怕教练用枪顶着。”问题出来了,在面对一般的点球时,场上11 个人都想罚,而在关键性的点球上,大家都退缩了,这可真叫人头疼。

上一篇:星光点亮马里梦 下一篇:海伦芬:杀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