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新兵适应障碍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4-28 03:07:58

某部新兵适应障碍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入伍新兵适应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精神筛痰病查表、症状由评量表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某部2005年12月入伍集训的5652名新兵进行调查,结果适应障碍囊例共确诊24例,总检出率为4.24%其中少数民族新兵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新兵,差异有极正著性意义(P<0.01)独生子女新兵患病率高于非独生子女新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农业户口新兵患病率与非农业户口新兵患病率,元显著性差异(P>0.05)。诱发适应障碍的相关因素主要为生活环境不适应、自身心理素质差、训练紧张及不良带兵方式。结论为使新兵顺利完成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减少适应障碍的发生,建议抓好严把入伍关、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新兵对挫折的认识及理顺人际关系五个环节。

[关键词]新兵;适应障碍;相关因素;干预措施

适应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生活变化或应激的生活事件引起的、以情绪障碍为主、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以至明显影响社会功能的一种反应。新兵入伍后,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强烈改变,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容易诱发各种精神及心理疾病。本文对某部2005年12月入伍新兵适应障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早期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为某部2005年12月体检合格入伍的新兵(入伍时间为20~60天内),共调查5652人,年龄16~23岁,平均19.25±1.46岁。汉族5465人。少数民族187人。文化程度:初中2824人,高中(含职业赢中、中专)2716人,大专以上112人。独生子女2882人,非独生子女2770人。农业户口3942人,非农业户口1710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应用精神疾病筛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测试。以新兵连为单位集体测试,采用测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筛查阳性与线索调查可疑者均见面询问病史及进行精神检查,确诊为病例者填写适应障碍登记表,所有调查对象均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以了解发生适应障碍的相关因素。

1.2.2 诊断标准适应障碍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均正常,精神检查未见精神病性症状。

1.2.3 资料统计与分析 应用SPSS10.0软件对全部数据统计分析及X2检验。

2 结果

2.1 患病率适应障碍病例共确诊24例,患病率为4.24‰(24/5652)。汉族19例,患病率3.48‰;少数民族5例,患病率26.74‰,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独生子女16例,患病率6.03‰;非独生子女8例,患病率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农业户口17例,患病率4.31%,非农业户口7例,患病率4.0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临床表现 抑郁为主5例(20.8%),焦虑烦恼5例(20.8%)。胆小害怕、不知所措4例(16.8%),睡眠障碍3例(12.5%)。不愿与人交往3例(12.5%),乏力、厌食2例(8.3%),突发冲动行为2例(8.3%)。

2.3 相关因素生活环境不适应9例(37.5%),人格缺陷、自身适应能力差6例(25.0%),训练紧张4例(16.7%),入伍动机不健康3例(12.5%),不良带兵方式有关2例(8.3%)。

2.4 治疗及预后4例症状较重者无法适应部队生活,作退兵处理;20例症状较轻者,采取个别谈心方式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心理疏导,让带兵骨干多关心其日常生活及谈心交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随访,一个月内未发生异常行为,逐步适应连队正常生活。

3 讨论

3.1 适应障碍患病率本次调查新兵5652人,适应障碍共确诊24人,患病率为4.24‰,与王蕊等报道结果相一致。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烦恼焦虑、胆小害怕、接触被动、不愿与人交往、睡眠障碍,少数出现突发暴力行为,给新兵训练造成很大影响,应引起重视。

3.2 新兵适应障碍的相关因素(1)生活环境变化,新战士来自全国各地,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有气候宜人的江南水乡,还有人口稀少的雪域高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语音方言、饮食习惯等差别很大,入伍初期往往难以适应,少数民族战士发病率高于汉族战士正说明这一因素。(2)生活方式改变:新兵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熟悉的人群,进入陌生环境,从自由天地到纪律严谨有序的军营生活,从一名普通社会青年转变成合格军人,对某些新兵可能产生激烈的心理冲突诱发适应障碍。(3)新兵自身心理素质:首先,生活自理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独生子女发病率高于非独生子女证明这一点。其次是部分新兵入伍动机不纯(把学技术、考军校、找出路、转士官当作入伍目标)。入伍后发现现实与愿望有很大差异,失落感重。(4)带兵方式不当(方法简单粗暴:训练急于求成、对战士缺乏爱心、处理问题不公等),也容易诱发新兵适应障碍。调查发现近8.3%适应障碍者与基层带兵骨干关系处理不好有关。

3.3 干预措施如何使新兵顺利完成从社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减少适应障碍的发生,建议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严把入伍关;将心理卫生健康状况调查融入新兵体检工作中.对接兵干部进行短期心理卫生常识培训,把好走访关,掌握应征青年家庭成员背景、遗传病史、精神病史。体检机构增设精神心理检查项目,防止易感素质和适应能力不强者进入部队。(2)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在新兵营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基层心理卫生干部,提高基层带兵骨干心理素质,使他们掌握新兵心理活动的特点。活跃军营文化生活,合理安排训练、学习,逐渐增强训练强度和难度,给新兵一个适应部队生活的空间,降低军事生活事件对新兵应激的强度。同时,依据每个新兵的人格特点进行入伍教育及行政管理。对个性内向的新兵,由于他们承受力、容忍度小,又不轻易暴露内心想法,故应多关心照顾,批评要适度。(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现代国防教育、我军光荣传统教育、战史教育,增强新兵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其爱国、爱军热情,培养他们坚强意志及吃苦奉献精神,使新兵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军营生活节奏。(4)调整新兵对挫折的认识:在新战士入伍时,要如实把部队实际情况说明,使他们对艰苦环境有一定心理准备,可减弱失落感.加强挫折的预先教育,告诉新战士在任何环境下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坚强的意志,挫折和困难能促人成长。(5)理顺人际关系:通过开展各式各样互助活动,帮助新战士融合兵兵关系、官兵关系,使他们尽快从小家庭适应大家庭。由家庭亲情变为同志友情。作为基层带兵骨干,应以稳重的心态去看待新兵言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过激言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引导,这对调动新兵潜能有积极作用。另外,做好新战士的家庭社会工作,让新兵的父母、亲友共同帮助新兵度过适应期。

上一篇:武警新兵新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医生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