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大梨树的一张王牌”

时间:2022-04-28 09:37:10

大梨树五味子基地,是毛丰美一手打造的一张王牌。

毛丰美是个有战略思维的人。2001年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脚步渐行渐近,各方人士都在热议如何应对入世的话题。毛丰美也开始琢磨上了:世界已经出牌了,中国该出哪一张,我们大梨树村又该打哪张牌呢?他陷入了沉思。中国入世后,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发达国家集约化大农业的冲击之下,一个村庄微如草芥,只有选择特色、绿色、周期短、效益高、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项目大干快上,形成一定规模,抢占市场份额,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想到这些,毛丰美把思路转向了中药材产业。人工栽植中药材占地少,亩产效益高,入世后有广阔市场前景。然而,人工栽培中药材也面临着科技难题和市场价格不稳定的风险。发展什么中药材好呢?

这时,毛丰美想到了一个人――村民毛全盛。早在1989年,村民毛全盛就克服重重困难,闯过道道技术难关,用了7年时间,培育出优质高产的五味子幼苗。五味子因其果实有甘、酸、辛、苦、咸五种滋味而得名,李时珍谓“五味子,有南北之分,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北五味子为名贵中药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大梨树村地处东北地区,为什么不发展五味子项目呢?

有了这个念头,毛丰美兴奋得坐不住了,马上动身南下考察市场。

他风尘仆仆地赶赴河南省药材批发市场,不厌其烦地挨家咨询中草药特别是五味子的发展前景。回村后,他又把丹东地区经营中草药的老板们请到大梨树村,共同论证发展中药五味子的可行性。在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期间,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国务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咨询。最终,他得出了12字的结论:供不应求、前景广阔、大有作为。调研深入,论证严谨,结论明确,于是,毛丰美下定决心,把“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入世挑战”的落脚点定位在发展中药五味子这项产业上。

那年3月,刚刚从全国两会归来的毛丰美还没来得及掸去满身风尘,便和班子成员一起,匆匆赶往丹东、鞍山等地10多家医药公司,以每公斤7.5元的价格,收购了2000公斤五味子,在村里建起了120亩五味子中药材育苗基地,又从吉林和新宾等地购进了100万株五味子幼苗。与此同时,村里还投资180万元,组织了12个基建队,打了120万根水泥架杆插入地里。

万事俱备,村里开始动员村民种植五味子。没想到,很多村民不同意,说前两年村里让我们种山楂,结果山楂收获时卖不上价,一亩地的收入还赶不上其他经济作物。毛丰美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向村民们介绍种植五味子的前景,终于取得了村民的信任。那年春天,大梨树村男女老少打响了声势浩大的栽植五味子大会战。

从卡巴岭下到车家沟门,全村4000亩耕地和1000亩梯池田全部栽植上了五味子。当时在大梨树村宽敞的公路上,两侧农田里满是一根根、一行行的水泥柱架,一株株五味子幼苗正欢快地向上生长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种植技术不到位,加上老天爷不照顾,到夏天时,村民们栽种的五味子苗有70%都死了。这下子村民可炸锅了……

那些天,毛丰美别提多上火了,牙痛,牙一疼脸就肿,两腮肿得像两个小馒头似的。他顾不上消炎,肿着脸跑去省城请专家到大梨树村来诊断。专家查看后告知了五味子苗死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年天旱少雨,二是施鸡肥太多。

第二年,村里把不敢种五味子的村民的土地全反包过来,每年每亩租金200元,由村集体栽种。结果当年五味子就获得了大丰收,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村民们看到了甜头,纷纷申请把自留地全部栽种五味子。2004年,全村五味子收入达到200万元;2005年达到1100万元……

毛丰美身上有一股子不断创新、不懈追求的劲头儿。他想到,入世后,农业发展必须同时应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要有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千方百计形成产业规模,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挤垮。基于这种认识,他又在宝山、白旗、沙里寨等周边乡镇发展了5000亩五味子,采取“公司+农户”的做法,壮大五味子产业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他还着手研究五味子深加工项目,建设了18公里长的五味子“绿色通道”,为生态旅游观光农业配套,从而把新兴的五味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为促进五味子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毛丰美在大梨树村建起中药材交易市场,举办五味子节,组建协会,制定栽培标准,开展GAP认证。很快,大梨树村成为全国最大的五味子标准化示范区和集散地,参加了全国第四届农交会“一村一品”展出,并荣获辽宁省五味子生产专业村和新农村产业试点村称号。

野生五味子大面积人工栽培取得成功,不仅体现了大梨树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也为立足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途径。

如今,大梨树村五味子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值超5000万元。“五味子是大梨树的一张王牌。”毛丰美自豪地说。

每到秋天,在大梨树村著名的“干”字文化广场上,大片大片地晾晒着采摘下来的红玛瑙般的五味子果实,一眼望去,如彩霞,如红毯,让人联想到大梨树人红红火火的生活。

上一篇:红松造林技术措施 下一篇:“农民的儿子应该从农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