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校规”成“笑规”

时间:2022-04-28 08:38:54

继杭州某校的“男女生交往距离不得超过50厘米”、合肥某校的“男女同学在教室、楼道、校园内交谈,距离不得小于60公分”等雷人校规相继出台后,呼和浩特的一所中学近日又出台了“分设男女生就餐区”的规定。

据媒体报称,校方设立男女生就餐区是为了避免互相喂饭,提高就餐效率。但明眼人都知道此举是为了防范学生“早恋”。 早恋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无需证明,学校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制定校规,其出发点无需置疑。问题是,许多学校视早恋和男女生“过度”交往如洪水猛兽,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在萌芽之中,于是乎雷人校规层出不穷。用制度制约男女同学交往的物理距离,抛开能否预防早恋不谈,本质上已经将男女同学的许多正常交往都列入了禁止之列。如此规定,是否将我们的教育回归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其实,男女生同桌吃饭、同桌学习等,都是正常的交往需要,校园管理者们要明白男女生的文明交往在于互相尊重对方,而不是在于互相疏离对方。

坦白地说,现在中学甚至小学里的早恋现象很多。早恋是少男少女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孩子们处于青春期,自然会在心理上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这也是一种生物的本能。此时,校方如果盲目进行物理上的隔离只会适得其反――即便禁止得了他们在校园的交往,未必禁止得了其在校外的交往,更无法禁止其他影响他们精力与心思的交往形式,比如手机短信、书信等。

防止学生早恋重在教育引导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这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应对、教育和疏导,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异性,尊重异性。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早恋,把一些外部规约转化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选择。尤其是学校要树立充分相信孩子的理念,相信孩子们在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之下,能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而对于有异常反应的个别学生,则应善于用巧妙的方式加以引导和提醒。

总之,预防学生早恋重在帮助学生揭开男女之间神秘的面纱,而非物理上的隔离。心理的教育与疏导,往往比行为上的防控更实际、有效。笔者希望教育决策者们,在管理时,不要脑袋一热,手掌一拍,就出台有悖于教育常理的校规。因为,如此急功近利的校规,堪称教育的“回归”,更是世人眼中的“笑规”。

上一篇:阳光体育点燃校园活力 下一篇:教师应为自己的精神成长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