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树与差异

时间:2022-04-28 07:46:51

椰子树与差异

王小波笑谑成章,《椰子树与平等》一文中,实谈椰子,却是在关注人类的平等大事。自上个世纪以来,人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强权国家借维和之名行出兵之实,征战四方,民不聊生;电子行业内的知识产权之争,让数字出版行业虽占尽了未来趋势之先机,却仍如履薄冰,岌岌之危;杭州首家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昭示着房地产行业的春天已难触摸……所有种种都指向同一范畴一一人类理应生来平等,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仅仅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椰子树”,更在于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道德品格的差异。因为,

“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除了给人带来物质福利外,还有精神上的幸福。”

椰子树,既是差异之来源,又是平等之象征,这种关乎悖论的讨论,导向性极强,近墨则黑,近赤则红。今年上半年度,科隆、巴黎、米兰三大家具展已陆续结束,国内设计圈争相飞赴欧洲观展,圈内人往往以“巴黎见”、“米兰见”作为见面的问候词,而由此带来的舆论关注也往往历时数月。“西学东渐”的观摩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正视并放大了国内外家居设计理念与实践上的差距,能对当下的设计现象起到反思、观照的作用,但一趟观展之旅,是否能在设计价值上有所突围,却只能见仁见智了。这种中西之间的差异,无论在家居,还是在时装、建筑、平面等诸多设计领域,皆为一把双刃剑。

四大时装周的召开,其趋势的权威性不吝于家具展。舆论报道之频密,让广大民众足不出户,也能尽享时尚资讯。受邀观展的时尚达人更是身体力行,引导了一场愈演愈烈的“赤墨”之争。同时,这种争议还推此即彼地带来波纹效应,让不同领域内的设计不再墨守固封,谋求更长远意义上的价值体认。家居时装化,抑或是家居对时装的影响,正是这两大领域在此命题下的思考,也是对“椰子树”定义的再次延伸。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王小波却说,“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问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现世中,总有那么多人,通过打傻聪明人的方式来达到平等,但这种平等,其实不要也罢!

上一篇:青年农民:用牛奶种莲雾的小伙子 下一篇:家居时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