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时间:2022-04-28 03:10:00

解析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体育意识是促使个体自主参与、坚持体育锻炼的根本和前提,因此,许多院校在体育教学中,都将学生体育意识培养视为教学的重要方面。文章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特点和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提高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希望能对高职体育教学、高职生体育意识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体育意识 途径

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本质,是个体对体育实践、运动内容、形式等,与体育各种因素内外关系的认识、感受等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这也要求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那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因地制宜,开发多种体育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确保体育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条件。所谓课程资源,指那些凡是那些具有教育意义,能够以课程要素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中的资源。新课标给高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始终存在着教学资源单一、教学范围狭窄等问题。如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都缺少教学资金和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教师,所以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程度较低,许多有用的教学资源都没有被应用到教学中来,体育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各级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开思路,因地制宜,使体育教学走出视野狭隘的局限。鉴于此,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向教育主管部门寻求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整合各种体育教学资源,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体育器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如由于资金短缺,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都非常简陋,但是,学校所在地有着丰富的体育传统资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放风筝、踢毽子、登高远足等传统体育项目应用到教学中去,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进行投掷教学,或因陋就简开展如“垃圾处理”换物接力跑之类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节约体育教学成本,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二、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去,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教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但是学生却在下面神情恍惚,交头接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所教的内容,与学生所需关联不大,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对其不感兴趣。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则要关注教学设计,巧妙进行教学导入,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的同时爱上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如在高职体育短跑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牙买加闪电”博尔特参加奥运会100米、200米跑的视频来进行导入教学,配合情感激昂的视频和音频,讲述短跑、田径项目在大型赛事中的地位,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在讲解到短跑动作要领和技术时,利用多媒体进行动作分解和演示,详讲述短跑与中长跑的技术差别,变枯燥的技术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打破思想定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下课前,抽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辨别、总结中长短跑项目在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差异,或者以小组的形式列出短跑拓展训练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学习、课外锻炼。

三、以校内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仍旧是以教师讲授和安排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目标实现,但是,由于它严重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单一,所以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术,但是却不了解体育行为、结果与自身将来发展的关联,导致学生难以真正爱上体育,形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也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高等体育教学新课标指出:高等体育教学要以促使学生身心、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同步发展为目标,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这一切,都需要在高职体育教学环境成熟、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手法多样的条件下来完成。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快体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同时,要持续完善体育教学环境,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开放一些体育场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同时积极引导开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争取将体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学校延伸至社会。如学校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校园体育比赛、体育文体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引入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流行运动项目,如跆拳道、健美操、轮滑等,吸引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同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地方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文化服务中展示自我,提高认识,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是学生热爱体育、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第一步。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当做教学的一个方面,结合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长期性、延续性,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识,直至学生树立自主锻炼、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段开周.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J].改革与开放.2009(5):191-192.

[2] 徐敬波.河南省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154-156.

[3] 石建志.高职院校体育意识培养途径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3(9):127.

上一篇:慢性胃部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三级跳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的训练监控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