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田·贪多嚼不烂

时间:2022-04-28 02:44:35

心的确就像块田,放什么进去,都会播下种子,或早或晚,在条件成熟时结出果实,或甜或苦,或绿树成阴,或芒刺满地。心念一动,即如撒种,有时连有了收成也毫不知觉。

一般的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心田会变戏法,一样的东西,放进不同人的心里,有不同的因缘,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被人伤尽了心,有人会种出枯木死灰,有人会种出坚毅如松。挨了一顿骂,吃了个耳光,心里留下疙瘩,有人会生出以暴对暴之心,有人会失去了自尊心,生出了自卑感,也许,有人会从最初深心不忿,慢慢消化之后,体验到暴力令人如何难受,施与受者的身心同样受累,兴许会生出一颗同理心。

那天看一篇写跨代贫穷的文章,说倘若一家之主无业又无赖,母亲则不做饭不管事,不打麻将便打骂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出怎样的个性,还能有什么前途。成长的环境也是一块田,在如此不堪的土壤中,就一定开不出花来吗?为什么不可能是因为自小就知道快乐是如何失去的,所以以后更懂得幸福是怎样炼成的?不指望旁人的呵护,于是比谁都活得更强壮。

每个人活到什么田地,最重要的,可能正是心田耕耘法。

(飞月摘自《知情识趣》,中华书局)

我到果园散步,一位果农正在给果树剪枝。我不解地问:“树枝多不是能多结些果子吗?剪掉了多可惜啊。”果农笑了,说:“并不是所有的树枝都结果子,只有剪掉,剩下的树枝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结出更多更大的果子啊。”

果树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喜欢为自己确立很多人生目标,尽管为之奋斗过,但终究难如人意。而有的人执著于一两个目标,却往往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全国知名的儿歌作家,他22年坚持写儿歌,创作了2000多首,出版儿歌集10余部,有多首儿歌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我好奇地问他为何不写小说、散文,却专攻儿歌。他回答说:“其实我也曾痴迷于小说、散文,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更适合写儿歌,就忍痛割爱了。毕竟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贪多嚼不烂嘛。”

庄子也说过:“用志不纷。”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尽管美好但却难以实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集中于能够实现的目标,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呆虫摘自2012年4月27日《大学生村官报》)

上一篇:从兴趣入手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下一篇:你为何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