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品质检验标准问题

时间:2022-04-27 09:30:11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品质检验标准问题

在国际贸易中,确定货物品质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商品的性质以及该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习惯做法。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样品表示方法和文字说明表示方法。其中,样品表示方法又可分为:凭卖方样品买卖,凭卖方样品买卖和参考样品。文字说明表示方法又可分为:凭规格、等级、或标准买卖,凭商标、牌名买卖,凭产地名称买卖和凭说明书买卖等。

由于表示货物品质的方法众多,所以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采用何种标准确定货物的品质,特别是有的交易中既使用商标、牌名或产地,又列有商品的规格;有的交易既规定有详细规格,又附有样品。否则会因没有货物品质标准或有多个品质标准而产生种种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卖方在合同规定之外,又提出不利于己方的新标准。如中国某公司向德国出口一批大麻。合同规定货物品质以中国商检局的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即水分最高为15%,杂质不得超过3%。但在成交前中国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并电告对方:所交货物与寄送样品相似。货物送到德国后,买方提出尽管有中国商检局出具的品质合格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低,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并出具了德国检验机构过于所交货物平均品质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因此要求赔偿600英镑的损失。

此问题的争议焦点在于究竟是凭规格买卖还是凭样品买卖,以及卖方是否有义务使货物的品质符合合同约定的规格和样品二者中较高的一种标准,即同时符合两种标准。从合同规定看来,并非凭样品买卖,但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5条以及英美法系国家的有关规定,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和规格相符,并须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除非双方当事人另有协议外,卖方所交付的货物质量应与卖方向买方所提交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否则即认为其货物与合同不符。因此,本案中卖方有义务使所交货物的质量符合合同和样品中较高的标准,否则应向买方进行违约赔偿。如果卖方在提交样品的同时声明该样品仅为参考样品,则卖方在交货时只需保证货物与样品的品质大体一致即可。

2、合同中存在多种货物品质标准。如,中国某公司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美国东部黄松,合同规定按美国西部SCRIBNER或东部BRERETON标准检验。由于我方对两种标准的具体含义和差别并不清楚,而实际上前者是按松木实际体积计算数量,后者则是按松木所占船舱容积计算数量,两种标准计算体积之差达到40%以上,合同中又规定以美方的检验作为最后依据,于是美方十分有利地采用美国东部标准检验,导致中国公司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在中国某公司与美国某贸易公司签订进口某卫生洁具合同时,合同中明确说明为某品牌,而在“生产国别”条款中却写为美国或加拿大,而由于美国和加拿大均生产该种品牌的洁具,但美国生产的洁具质量明显优于加拿大,在不熟悉两国该品牌洁具差异的情况下,而买方想当然地认为卖方必然会以美国洁具交货。而交货时美方交付的货物大多是加拿大生产的洁具,考虑到该合同的价金是确定的,合同的履行给中国进口公司造成了损失。

3、合同中未订立货物品质标准。如,中国上海某贸易公司与新加坡某私人公司订立销售汗衫、背心和T恤衫等纺织产品。中方交货后,新加坡公司提出中方所交货物存在多处质量问题:使用多年库存的布料,T恤衫的重量轻于买方要求的规定,T恤衫长度太短,与买方规定的尺寸不一致,同一批货的T恤衫的颜色不一致,为此要求将货物打折或退货,但均未获得中方公司的同意,新加坡公司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证据。经多次交涉无结果,中方公司提起仲裁要求新加坡公司支付货款和利息以及仲裁费。

由于合同中未订立货物品质的检验条款,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当事人应依据国际贸易惯例中的有关规定来判断。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8条和第39条的有关规定。第38条:(1)买方必须在按情况实际可行的最短时间内检验货物或由他人检验货物。(2)如果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检验可推迟到货物到达目的地后进行。第39条:(1)买方对货物不符合合同,必须在发现或理应发现不符合情形后一段合理的时间内通知卖方,说明不符合合同的情形的性质,否则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权利。(2)无论如何,如果买方不在实际收到货物之日起两年内将货物不符合合同情形通知卖方,他就丧失声称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权利,除非这一时限与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限不符。仲裁庭根据公约和国际贸易中的有关规定来判断。根据《华沙―牛津规则》第19条的规定,如果买方没有给予检验货物的合理机会和进行这种检验的合理时间,那么不应认为买方已经接受了这项货物。这种检验是在货物到达买卖合同规定的目的地进行,还是在装船前进行,可由买方自行决定。在完成此项检验后3日内,买方应将他所认为不符合买卖合同的事情通知卖方。如果不提出这种通知,买方便丧失其拒绝接受货物的权利。

本案中买方不仅未及时发出货物质量不合格的通知,而且始终未提交质量不符的检验证书,说明其声称的质量问题,没有经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因此,买方丧失声称货物不合格的权利。但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0条的规定,如果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指的是卖方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而又没有告诉买方的一些事实,则卖方无权援引第38条和第39条的规定。本案中由于双方没有明确货物品质和检验的相关问题,也就很难确定卖方是否已知道或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因此,买卖双方还是应该在合同中明确货物的品质和检验的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中,货物品质不仅直接关系到一项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而且与交易双方的商业信用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在订立合的同时,应做到明确、合理并兼顾双方的利益。在订立品质条款时,买方应注意使质量标准尽量具体、明确,以避免卖方逃避或承担较低的品质担保责任;作为卖方,为避免承担过高的品质担保责任,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在合同之外主动提出不利于己方的新标准。(2)尽量避免在合同中出现明示或默示的多种标准。认真检查质量标准的具体涵义,做到合同各个条款之间的一致,如不熟悉某些专业术语,可以咨询专业人员或查找相关标准,切忌在不熟悉专业术语的情况下贸然订立合同。(3)要充分了解现有的各种多边国际公约、双边贸易协定与国家贸易政策中对于质量标准问题的规定,利用其中有利于自己的规定。(4)熟悉质量条款中的技术指标,必要时应在合同条款中指明具体采用的检验方式或转而采用样品作为质量标准,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上一篇:绿色壁垒:出口贸易的遭遇与对策 下一篇:国际贸易中的商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