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27 08:30:56

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调查报告

摘要:交往是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个体的顺利发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团体的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发达。交往能力与家庭的关系密切,与学生的性格也有极大的关系,与学校教育成败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家校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培养交往的技能。

关键词:交往

交往是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决定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利于个体的顺利发展。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使得社会各团体的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类型的现代交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只局限于几个人,或一个小团体内,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发达。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上谈到对雇佣的高中毕业生什么能力对职业成功是最重要的,答案是职业道德占80%,与人合作占75%,良好的交流能力70%,社会责任感63%,具有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占58%,而当今高中毕业生最缺乏的一样是文本交流能力占81%,口头交往能力占94.5%,可见我国学生在交往方面十分欠缺,这就需要各级学校重视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为此我校承接了对《小学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对本校3-6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交往合作能力的现状调查,以期找到突破口,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现在我以本校四年级学生为例,对他们交往合作能力的现状进行研究。

一、调查内容

1、四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理解表达能力、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几个方面的现状。

2、被调查人的校内外表现。

3、被调查人的个性特征。

二、调查工具

1、问卷调查

2、谈话法

3、与老师家长沟通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被调查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理解表达能力

四年级学生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意向,但害羞的人数也不少,因为内向而交不到知心朋友的占多数,不会表达自己意向的占总人数的37.5%,见到别人会友好表示如微笑的占总人数的一半,能赞美别人的只有28.1%!

2、被调查人的融合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四年级学生喜欢别人优点的较多,但能接受别人缺点的只占总人数的21.8%,有些学生对别人的讨论毫不关心,闹矛盾也不会反省自己。

学生遇到问题能主动想办法解决的人占少数只有31.3%,能经常求助与人的占34.4%,一半以上的学生不能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遇到问题有独立见解的人占37.5%,能主动帮助同学的人较多。

被调查人的校内外表现。

大多数被调查人在老师视力范围内表现较好,但离开学校表现较差,经常顶撞家人,客人来了不会打招呼,不能主动的帮助他人,和同伴交往常发生不愉快的事,损害别人利益的错事经常发生,导致一些家长向学校“告状”。他们看问题没有正确的导向,只是凭个人的好恶,做事没有正确动机 ,判断力较差。

被调查人的个性特征

大多数被调查人做事无恒心,朝三暮四,不能专心的对待一件事情,研究事物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碰到困难就退缩,不敢尝试;有些学生个性倔强,不服人管,胆大妄为;另一些学生个性不分明,内向,害怕与人交往;有的学生不能宽容别人的缺点,不允许别人犯错误,这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交往能力都不是很强。

四、调查内容分析

综合以上原因,笔者认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交往能力与家庭的关系

从了解中看出,家长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善于言谈的,孩子也不怕生人,乐于与人交往;家长少言寡语,性格古怪的,学生脾气也坏;家长对人冷淡,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漠不关心,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也比较内向,从不主动找别人交往,难以找到知心的朋友,不合群。个别胆大的学生与家长的溺爱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动不动打人骂人,惹是生非,叫人很烦心,与同伴交往时容易发生矛盾,致使交往失败。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特殊一些,遇事很敏感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父母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不合理,不成功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了孩子交往能力的低下和交往的质量。

2、交往能力与性格的关系

观察发现性格开朗、热情的同学,与人交往的能力强,这些学生一般活泼好动,对人对事热心;而内向胆小的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弱,他们胆小怕事,上课不敢发言,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往往与同学没有共同爱好,致使交往质量低;个别心胸狭隘,猜忌多疑的学生,就不太容易搞好人际关系,很少有知心的朋友。

3、交往能力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从调查中看到学习优秀的学生比较活泼,在班级内交往面比较大,但霸道一些,而学困生人际交往弱一些,个别学困生,不愿与人交往。太调皮的学生也让学生比较讨厌,从中可以看出在学校教育中评价学生以分数为标准,受表扬的都是学习尖子生,因此使那些尖子学生产生自满情绪,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教师对学困生的批评指责,间接导致其他学生不喜欢或讨厌学困生,使这一部分学生产生交往障碍。这些问题的显示警示我们,必须及时调整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因为人的才能不一,各人有各人的优点,我们不能一刀切。

小学生由于其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学生是在班级中这个特殊的群体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学生更健康的发展。

五、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加强家校联系,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家长普遍对孩子重视了,大家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却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除了打骂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外,就是让孩子陷入无穷尽的各种学习之中,不能教给孩子怎样做才能更优秀的方法,和别人的比较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和自卑,无穷无尽的学习让孩子成了“机器人”,因此教师也应承担起教育家长的重担,时常联系,指导他们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何教他们做人,做好孩子的榜样。

第二、改变教学的思路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因此我们评价学生不能以分数为标准,还应顾及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长,发现闪光点随时随地的表扬,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巩固,其他学生也会羡慕他,使这些学生产生自豪感。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在模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把别人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之处,他会越来越优秀。

第三、学习交往的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他们都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的,为此应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别人、赞美别人、宽容别人,特别学会感恩。其次,要正确的消除自己的怨恨情绪,学会倾诉,学会求助他人。

总之,四年级学生的交往水平不容乐观,希望通过本课题组的研究,大家共同努力,找到适应的方法,提高孩子们整体交往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自主课”探微 下一篇:论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