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的新闻标题

时间:2022-04-27 11:46:40

《大河报》的新闻标题

进入信息社会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我们的新闻媒体也正在回归它本质的面目,即一种大众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报纸进入多报、厚报时代,这也使“读题时代”成为一种必然。

正因为新闻标题在吸引受众注意力、营造读报兴奋点、争夺受众阅读率等方面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关注并研究“读题时代”的新闻标题进而从技术层面上透视,对于我们新闻观念更新、新闻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河南发行量第一、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大河报》在“读题时代”是怎样处理标题的呢?它是如何用新闻标题吸引受众争夺受众的呢?

一、信息量大与可读性强具有相融性

信息化的标志是人们获得信息的手段日益多样化、信息处理技术现代化、信息量日益膨胀化。这要求新闻信息量要大、内容要有可读性。信息量在量上表现为新闻信息的条数、在质上表现为受众的关注程度,因而传播得快新准、增强新闻价值会增大信息量。竞争的压力使各个媒体都想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大众最新最快的新闻,其结果会使媒体在求快的利益驱动下忽视新闻的准确性。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了准确性,媒体的可信度就会下降,就会在信息化的媒体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说,报纸新闻在求快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准确性,唯此才能在质上保证信息量。信息化要求新闻可读性是报业在信息化强大的媒体竞争中能够得以生存的法宝。报纸新闻要在快、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大河报新闻标题便具有信息量大与可读性强相融的特点。

(一)标题言简意赅切中肯綮。编辑往往选取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提炼主题并以最少的语句传播最丰富的信息。如2003年12月22日大河报要闻版一则标题:

在全国人才会议上强调(引题)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主标题)

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5年左右基本建成(副标题)

显然这是一则会议新闻,编辑不落俗套地把会议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用凝炼的语句制作标题,令人耳目一新。该日头版也很有特色:

2003年,800万人找到工作(主标题)

两个数字便精确地表明了2003年就业状况。标题冲击力强、富有说服力,一下子便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标题鲜活灵动。信息量大的标题被赋予妙趣横生的形式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网络警察”揪出俩“黄虫”》、《“传销鼠”死而复生、“白骨精”借尸还魂》等标题用的比喻生动贴切、入木三分,不禁令人拍案叫绝。《20名新官各就各位》(2003年12月9日A10版)、《绿城昨日添新“绿”》(2003年12月9日C04版),《车商出招备战来年》(2003年12月11日B03版)、《村里建起排排房“黑棉”乱飞生产忙》(2003年12月12日A11版)等题巧用动词使之产生动态美来。一个典型的精彩动作会给人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激情与共鸣。

新闻标题是新闻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适应“读题时代”信息化的要求、严格遵守标题制作规律,尽量做到逻辑性与文学性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融,才能使新闻的整体实现有机统一,才能使新闻保持完整的真实性。

二、头版新闻标题与后面新闻具有紧密的互动性

大河报的头版素雅大方,内容翔实。除了新华社发的重要国际国内新闻,头版一般都有本报新闻。这样处理不仅精彩亮丽而且起着链接作用。头版精当引人的导读新闻或标题新闻链接着后面版面的栏目或翔实的新闻,使得厚报变薄。单独的标题新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突出了重大新闻又节省了头版空间还使得整个报纸浑然一体。

如大河报2003年12月10日头版头条:昨天郑州市商业、工商、公安、卫生、农业等部门四面出击――

穷追猛打“私屠滥宰”(主标题)(详见A05版今日关注)

三、新闻标题和版面具有相互优化性

一则新闻能否引起读者重视,一个版面有无闪光点,能否抓住读者视线,有无合乎新闻事实的传神标题非常重要。好标题能影响其他标题,甚至代表了该版面的气韵和格调,是版面灵魂的集中体现。它锁定读者的视线吸引震撼读者,使读者不由自主地沉到该版的文章之中。相反,一个精彩的版面能吸引读者一气读完还会使之感到余味未尽。新闻标题和版面具有相互优化性。在通过制作优秀标题激活版面、以版面增强标题阅读效果上,大河报的努力比较成功。2003年11月17日该报国际新闻版刊登了三则爆炸性新闻就说明了这一点。

1.17人丧生!美军刷新单日死亡记录(引)“黑鹰”相撞(主)

2.土耳其惊天大爆炸(主题)至少20人死亡303人受伤

3.世界最大豪华邮轮上演惨剧(引题)舷梯倒塌添16冤魂(主题)

显然这些都是关于伤亡的报道,三则冲击力强的标题和两幅图片使版面一下子激活了,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便产生非读完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样,在如此强势的版面效应下每篇新闻的价值得到提升,尤其新闻标题。因为标题联系紧密又相映成趣。三则标题相同点是国际伤亡报道、时效性强、新闻价值高、编排都强化处理。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伤亡用语不同:1.用“丧生”,2.用“死亡受伤”,3.用“冤魂”,这样直接评价了新闻事实。其次,作用不同:1.中“丧生”被放在引题中介绍背景,2.中死亡受伤则做了副标题说明主标题,3.冤魂正襟危坐。再次,倾向不同:第一个用语比较客观,第二个标题的一个“惊”字便体现出编者的情感色彩,最后一则标题“惨”“冤”等字流露出编者同情的态度。这些不同的原因比较微妙而复杂,我们仅从新闻编辑的角度看就会发现《大河报》不仅在微观层次上讲究艺术性,而且在宏观版面上加强联系、增强效应,从而使标题和版面相互优化相互提升,由此适应了“读题时代”读者的审美情趣,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总之,大河报在竞争激烈的“读题时代”,不断适应信息化要求,加强“信息量大与可读性强的相融性、头版新闻标题与后面新闻紧密的互动性、新闻标题和版面的相互优化性”,苦练内功,铸硬品牌,从而以更强的姿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经济报道 第5期 下一篇:河南传媒的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