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7 09:08:10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脑复苏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脑复苏时的临床意义。 方法 观察46例院内心跳骤停患者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复苏时PETCO2 值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值的变化。 结果 好转出院的19例和死亡的27例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 0.01)。 结论 PETCO2 不仅可作为心肺复苏的一种监测指标, 而且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肺脑复苏;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中图分类号] R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30-02

心肺复苏( CPR)和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功能恢复与否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幸存者中仍有30%患者存在永久性脑损伤。2005年1月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的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会议中阐述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End-tidal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ETCO2 ) 是CPR 过程中唯一得到较充分肯定的能够评价CPR 效果和预后的无创监护手段(会议修订的指南于2005年11月正式发表[1])。国内在脑复苏方面少见此类报道。为探讨PETCO2 在脑复苏时的临床意义,我们选择了46例呼吸心跳骤停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进行PETCO2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的监测,旨在探讨其变化在脑复苏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46例,其中男 36例,女 10例,平均年龄(54±13)岁。急性心肌梗死11例,原发性脑出血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为外伤引起,所有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其中心跳呼吸骤停患者21例需急性心肺复苏。

1.2 方法

PETCO2监测仪为红外线监测,生化检测仪为日立7180全自动检测仪,将PETCO2监测仪与气管插管末端连接,动态记录复苏开始到30 min的呼吸末二氧化碳值,选取开始时(0min、5min、10min、15min、20min、25min)的测定值取其平均值,同时抽取复苏进行后10~20 min的股动脉血检测动脉二氧化碳总值。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S软件包和Microsoft Excel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t检验比较均值间的差异,变量数据根据标准单位计算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依据复苏后是否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和72h内角膜反射消失分为脑复苏存活组和死亡组,做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PETCO2值(30.6±3.2)mmHg[(27~37mmHg)]者19例,动脉二氧化碳总值(24.3±2.4)mmoL/L,存活好转出院;而PETCO2值(32.8±10.9)mmHg,动脉二氧化碳总值(15.5±4) mmoL/L者共有27例,均死亡,两组间不同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间的关系见表1。两组死亡的27例中根据PETCO2值不同分为(23.7±3.2)mmHg(37mmHg) 6例,而根据PETCO2值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又出现:① PETCO2值低于27mmHg,同时动脉二氧化碳总值低于18 mmoL/L者18例,均于 24h内死亡;② PETCO2值低于27mmHg者3例和PETCO2值高于37mmHg者6例,但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在 (18~23 )mmoL/L之间者9例,于24h后死亡。这表明PETCO2值和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均低时复苏成功的可能性极小;而PETCO2值过低和过高均对复苏不利,尤其过低时,当维持动脉二氧化碳总值大于18 mmoL/L时对复苏是有利的,死亡组间不同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间的关系见表2。

表1 两组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间的关系(x±s)

注:存活组和死亡组组间相比,PETCO2值(mmHg) P < 0.01,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P < 0.01

表2 死亡组间不同PETCO2值(mmHg)及动脉二氧化碳总值

(mmoL/L)间的关系(x±s)

注:24h后死亡组中3例PETCO237mmHg,动脉二氧化碳总值(mmoL/L)在18~23间。P < 0.01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及严重颅脑损伤后严重的脑功能损伤和尽快恢复脑功能,促进意识的清醒,仍然是各个医学专科极为关注的问题。在心肺脑复苏中, 如何判断基础生命支持及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效果, 评价心肺脑复苏的效果十分重要,常依据某些变化如大动脉搏动、瞳孔、血气分析等均不十分确切[2]。其他多个变量与预后不良相关, 如年龄、性别、病因、心律失常的种类( 如室颤或心搏骤停)、心跳停止时间、CPCR 开始时间、体温和最初的格拉斯哥结果评分等。但在临床应用中以上因素互相影响, 没有将其完善为一套评分系统的标准[3]。PETCO2受CO2生成、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灌注的影响,其与PaCO2的相关性在基础研究及许多临床报道上已得到认可, PETCO2的改变可以反映循环灌注和代谢状态,不仅反映肺的通气功能, 也反映机体组织的能量代谢及心血管情况,所以监测PETCO2也可以监测到脑部的供血和缺氧情况。Wilson报道创伤病人术中 PETCO237mmHg)及过低(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05 American Heart A 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 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1[J]. Circulation, 2005,112: IV-78- IV-831.

[2] 陈英杰, 陈运立, 吴贤仁. 心肺复苏期间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及临床意义[J]. 河北医学, 2004, 10( 1) : 56-58.

[3] 唐雪 ,王瑞兰. 脑复苏预后判断研究进展[J]. 内科急危重症怵志 ,2011, 17(1):44-46

[4] 陈旭岩,冯莉莉,刘娟,等. 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价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2(3):132-134.

[5] 李燕,代志刚,张示杰.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相互的关系[J].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0,2(28):77-78.

[6] Newell D W,Campbell F,et a1. Effect of transient modcrate hyperventilation on dynamic cerebral autore gulation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J]. Neurosurgery,2006,39(1):35-42.

[7] 高庆春,陈秀梅,陈颖贤,黄如训. 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J]. 中华医学杂志,2005,22:1546

[8] 王勇,程立顺,孟令毅,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 (32):7-9.

[9] 刘景峰,段美丽,苏伟,等.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估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27-28.

(收稿日期:2013-09-02)

上一篇:乙肝患者外周血HBV抗原抗体表达及病毒载量与T... 下一篇: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血液免疫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