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深层思考

时间:2022-04-27 07:04:49

过年·深层思考

我们的春节会丢失吗?

文/高有鹏

端午,是我们中国的节日,正被全国老百姓认认真真地过着,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品味黄酒,念诵屈原,却被韩国人拿去报什么世界遗产。马头琴本该成为我们的瑰宝,而那一边也被蒙古人民共和国申报了遗产。

一年一年春来到,但是,许多人正叹息找不到地方过年了。难道我们真的不怕哪一国把它拿去“申遗、注册”吗?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

年和春节并不是一开始就连在一起的。年是什么?年即稔,即丰收,庆贺岁时为标志的收获的季节。所以,古人曾经选择麦收之后为年,庆贺新禾、新麦的获得。如今的豫东地区还保存着六月年节的遗俗。春节是纪念新春的节日。新春是生命的歌曲,生命的舞蹈,生命的图画;她崇拜生殖力,崇拜太阳,崇拜水,崇拜运动。新禾和新春都以新而展示出美丽,幸福,快乐,因而它们在后来被连接成一个词。连接的历史进程是漫长的,包含着民族的交融、碰撞和统一,是历史的选择,这本身就表明它作为遗产的意义。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年节菜,叫杂烩,一般有豆腐(象征福份),有青菜(像征财富),有丸子(象征完美)等必有的吉祥物。富裕人家可以掺之山珍海味,一般人家杂之以野菜叶也可,都是取意而已。杂烩,就是融合,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宽恕的广阔胸怀的意义展示和强化。举家团圆,图的是什么?就是一顿年夜饭吗?就是声声爆竹对心灵的震颤吗?千家万户吃的是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珍贵的情感遗产。因而,全世界华人因为春节将心与心连在一起。红红的蜡烛,喃喃的祈语,庄严的仪式,温暖着每一颗中国心。吃饺子,喝团圆酒,在平时是家常饭,在此时便是数千年古老文化的延续,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祝福、相互关爱的文化理念的具体实践。

搬枣山,是我儿时最富有情趣的记忆。传说我们的老家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在明代移民河南。乡亲们有声有色地讲胡大海三洗河南的故事。传说,我们的家乡叫枣林庄,为了纪念这个叫枣林庄的故乡,遗民子孙便蒸制花儿大馍,大的如锅盖,小的如巴掌,用面精雕了盘龙、翔凤、小羊、刺猬等动物和各种花卉并装点红枣。蒸制的枣山被郑重地放在正堂,过了春节,或者是正月十五,或者是二月二,才能食用。围绕着枣山,有许多歌谣,有许多传说,有许多习俗,可以讲,一座枣山聚拢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是东方文化中有着突出价值的神山、圣山。

斯时也,房前屋后,室内户外,食物都是祭品,什物都是神器,到处都是神灵,都是家族世世代代聚拢来的灵魂。花花绿绿的世界于此时尽情闪放绚丽,并不仅仅是装点人们的视野。我多少次在思索着灵魂崇拜的问题,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宗教问题或历史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或哲学问题。在科学知识没有解答尽一切问题的实质时,灵魂的意义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春节作为遗产,作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遗产,它因为无限丰富的灵魂崇拜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

我们会过年吗?

俗语中讲,年来到,闺女要花儿,小子儿要炮,老头儿要个破毡帽。

闺女为什么要花儿?我们许多人看过《白毛女》,穷苦人杨白老和喜儿就着一根红头绳展开了话题。杨白老说,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我钱少没有买,割了二尺红头绳,给我的闺女扎起来。喜儿高兴得又蹦又跳。他们父女为什么如此高兴?这一根红头绳又如何牵动那么多衷肠?如诗句中唱“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还有“三月三日景色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红头绳和春天的祝福是一样的,来源于古代的祓禊,即祛灾禳福。这红头绳上连着远古火辣辣的情爱,下连着民间庙会上拴娃娃的祝愿,包括我们今天大红的中国结。这才是世界的本性,和春联一样,和年画一样,是生命的礼花!

小子儿为何要炮?他们未必懂得“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丰富含义,但他们却无限向往这特殊的响声,这是新春热烈的宣言,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召唤,是对未来美好愿望尽情的礼赞。为什么孩子们喜欢?他们不懂得这玩意的杀伤力吗?孩子是最直接的民众情感代言人,如人所言,童言无忌。爆竹声声,喧嚣也好,破坏也好,都是为了追求生命的狂欢。其实,燃放爆竹和烧纸一样,源于远古的火禊,流传了几千年,其本身就是民众的选择,是生命的选择,是社会的选择。当然,爆竹生产商有责任将这声音和火花制造得更美,攻克了安全关,鞭炮产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老头儿要破毡帽,有两种意思,一是喜欢戴,一是有人买。它表达的同样是要尊重生活选择的道理。老人是历史,是生命的百科全书,理应受社会的尊重。他为何喜欢毡帽?这里包含着社会文化形象塑造和维护的内容,如俗语所言,老要张狂少要稳。张狂什么?张狂个性,图的是身心健康,主要是精神需要。

所以,要,就应该给。

到哪里过年?

到哪里过年?

人都会说:家。家在哪里?

多少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情愫,无论在外生活得多么如意或多么不如意,都会深深地记起自己的生长地。所以,俗语中说,狗不嫌家贫;同时,人都追求着衣锦还乡。

家是一个人最深刻的记忆符号,过年,回家,就是对自己情感的梳理,是一次郑重的精神洗礼。它更是对文化认同的实践。

由此我想起每年的春节运输,无论是飞机,还是汽车或火车,各种运输工具都成为春节文化运行的重要符号。在这些符号中,运输管理部门一直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滋养了一个特殊的罪恶阶层“黄牛”,他们倒票,甚至制售假票,公安机关执法能力不断经受考验。问题何在?已经有人叫板运输管理部门,但通常无济于事。他们说的理由很简单,通过提高票价来遏制春运人流;同时,又在增加运输车辆。

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过好春节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而且是对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贡献。这不是法理意义的事情,而是情感的社会选择。那么,维护民俗的合理性,在事实上就是维护和谐。表面上看,世界各国有许多地方对中国的春节给予礼遇,但我们自己做的相当不够。家乡在相当多的人群之中被淡忘。四面八方的人竞相奔走,过年不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是疲于奔命般的跋涉。

这些年,洋节太多,它并不仅仅是时尚问题。我读了桑德斯揭露美国情报局向世界各地插手文化发展的著作,多次同人谈到西方节日对东方文化精神体系的颠覆和销蚀。我想说,保卫春节就是保卫民族文化安全。因为记忆就是历史,失却了节日,还有记忆吗?古人讲,欲灭其国,先毁其史。史就是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

保卫春节既需要文化系统的建设,又需要争取社会更广泛阶层的支持。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人们保卫春节,将其纳入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应该是我们当代人的文化使命!

上一篇:太阳照在无定河上 下一篇:过年·别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