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先进性探究

时间:2022-04-27 02:24:32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先进性探究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是个质的飞跃。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对角色的挑战,正确认识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要尽快地适应新课程,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并加以重新定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先进性;终身学习者;平等对话者;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是个质的飞跃。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是对角色的挑战,正确认识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鼓舞。所以,教师要尽快地适应新课程,就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作认真的思考,并加以重新定位。

一、教师应成为终身学习者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增长的现象,已经使“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了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得以存在的基础,就应持续的学习。信息时代的到来,还孕育了学习型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教师无论在家里作为父母,在学校作为教师,都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终身教育”从萌生以来,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以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终身教育”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在当今世界,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一生都要在不停的学习中度过,做为教育者的教师,更需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学科素养,紧跟时代的脚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

二、教师应成为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把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与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

如何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对话者的角色呢?首先有赖于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同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关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话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再次,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兴趣,同时为对话的展开提供操作的平台。也就是说,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以真实的、完整的人格亲临“现场”,以真诚的、开放的心态彼此对待。这一切,唯有教师放下“尊贵”的架子或身份,坦然面对来自学生的挑战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有可能实现教师角色的这一改变。第三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学生已经能从课堂之外,不依赖于老师而获得知识。课堂之外的各种媒体传递的通道,使学生获取信息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渠道之便利,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过老师。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仍然在课堂上坚持一言堂的权威阐述,会打消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潜能,还会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

三、教师应成为一名合作者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被描述成一种孤独的角色,因为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以中心的形式出现,由于其地位和身份的差异使其与学生有隔膜;由于教师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也是隔离的,他们在课间休息交谈中很少谈及自己班级或教学过程中的事,也很少去参观、指导他人工作,相互间是互不合作,彼此孤立,从而导致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和孤立。由于传统的封闭教育体制,使得教师对于家长参与工作持消极的态度,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是隔离的。而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之间更多的是上下级关系,而非协调、合作、整合创新的同行者。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建立(他们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成为活跃的合作者),依赖于教师同他们的同事,同其他可能的合作者之间的新型关系的发展。新课程的综合化提出了“教师要合作”这一重大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教师间合作、教师与家长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

(1)与其他教师合作。新课程提出的重大要求:课程的综合化。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只有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的综合。新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老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遇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种教育模式下,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2)与家长的合作。由于新旧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或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家长对新课程可能不理解。这时,教师应注意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同时争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合作。教师有责任向他们解释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自己的改革意图,以便学生在一个新的氛围中学习时,家长不至于感到困惑和生疏。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家长建立密切的关系,和他们共商教育问题。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改革的进程在一所学校里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新旧观念、评价标准都会同时存在,必然有一个冲突与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讨论和合作中去完成,需要教师具有耐力与抗干扰的能力。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常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但是他们对新课程的推行至关重要,他们应该走在改革的前面,对新课程中产生的问题不是武断地下结论,而是要进行协商。为了使管理者支持改革,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计划,与对方协商改革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要和管理人员一起,对学校内部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以保证课程改革的成果有必要的保障机制。

总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中学教师应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正因为如此,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张俊.《新课程.教研版》,2012(3)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

[3]李娟.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湖南教育,2004年24期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1]GHB133)成果。

上一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下一篇:浅谈群文阅读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