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改善策略

时间:2022-04-27 12:15:13

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改善策略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门及各大高校尤为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心理素质教育也属于“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状下,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群体,95后大学生在性格方面、思维方式方面与80后大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在分析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以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希望以此为我国高校心理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关键词 95后大学生 心理状况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80

95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LIU Bing

(College of Science, 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anxi 71012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sector and major universitie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ir mental quality education. Meanwhil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lso belong to the "quality education" in a very important part. Under the status quo, 95s college students after becoming the "main" group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in character, ways of thinking aspect and 80 college students are very different after 9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95s further strengthened 95s effective strategy in mental quality education to explore, hoping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reference credentials for improving the mental level of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 95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quality education

0 引言

时代的发展势必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教育部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性格上、思维方式上、学习习惯上、生活习惯上,均存在较大差异。①尤为明显的便是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而现状下,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的“主力”群体。为了使高校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强化,做好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便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课程发现,95后大学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心理状况,如过度依赖心理、自负心理以及孤独心理等。针对这些有待改善的心理状况,均需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促进95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此,本文对“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及改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1 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对于95后大学生来说,在步入大学初期,会经历一段迷茫期,这主要是对未来的期望值与现实状况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便会使95后大学生产生心理冲突,从而感觉梦想遥不可及,甚至到了后期,在学习上失去方向感,并且存在较大程度的就业焦虑。结合相关文献以及实际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状况包括以下几点:

1.1 追求心理与依赖心理均过度

步入大学,学生会发现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学习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高中及高中之前,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大多数时间沉溺在题海当中。而大学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与高中学习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习上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生活上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这一系列的变化均会对95后大学生产生心理影响。尤为明显的有两点:其一,追求心理过度。95后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往往会对大学生活进行美好的遐想,但是大学的设施、环境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往往会造成95后大学生的不满。对于过度追求的大学生来说,在相对较差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中,便会形成一种失落的感觉,从而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其二,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呈现了稳健发展势态,在这样的势态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95后学生大多数生活在幸福、经济宽裕的家庭,这就造就了大部分95后大学生存有过度的依赖心理。②而大学生生活及学习则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便让95后大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造成内心的迷茫。

1.2 自负与自卑产生冲突

大学与高中、初中等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无论是在培养人才理念上,还是对实践教育的重要程度上,均有很大差距。在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学生都是学习中的佼佼者,或者有自己引以为傲的一面。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是调查发现,许多学生会自信过头,从而产生一种自负感。当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会发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对自己形成了挑战。③这主要是因为大学学习、生活和高中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偏差。当学生不再是学习中的佼佼者,当发现付出和努力有时候不成正比的情况下,慢慢地便会产生自卑感。在95后大学生自负与自卑感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便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不利于95后学生发展。

1.3 孤独无助心理较为强烈

大部分95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是家里的“宝贝”,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学,评估学生素质的指标增加,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能力等,均是评估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指标。基于此情况下,许多95后大学生开始变得默默无闻。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很难获得别人的关注与关心。为此,95后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孤独无助的心理。另外,由于缺乏沟通交流,很多95后大学生不能够换位思考,没有包容心,从而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明显的距离感。基于此状况下,当遭遇困难而无人帮助时,95后大学生便会感到孤独、无助,从而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2 95后大学生心理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2.1 父母过于溺爱孩子

大多数95后大学生都生活在经济宽裕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多数表现为过度溺爱。一些家长张罗了孩子的饮食起居,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这样溺爱的方式虽然能够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是满足不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同时还会造就孩子错误认知现实生活,从而难以在现实生活中生存下来,进一步使孩子引发了过度依赖、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

2.2 高校教育的缺失

这几年,国内高校开始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并制定了理论、实践课程,从而为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提供保障。但是,纵观前些年,我国高校虽然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践方面较为缺乏,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便使得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同时在独立自主能力水平方面也显得较为低下。目前,部分高校也存在上述问题,进而便造就了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低下,抗压能力不足、孤独无助等不良心理状况。

2.3 社会评估的片面性

对于自信而言,需在正确地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但是,由于95后心理的不成熟,认知水平偏低,但方面地认为自信便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④比如用学习成绩优秀而肯定自己,学习成绩差便否定自己。显然,这是在学生本体方面,将社会评估取代了自我评估,从中也可以认识到社会评估的片面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95后大学生健康发展,准确定位社会评估与自我评估两者的关系便显得极为重要。

3 加强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3.1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了使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强化,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便显得极为重要。可以开展适合95后大学新生的心理知识讲座,通过讲座让大学生能够对心理知识有足够的认识,比如了解人类的心理变化、规律以及心理自我调节方法。通过这样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使95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进一步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除此之外,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对95后大学生进行心理评估。比如采取心理量表中的“自动思维量表”以及“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等,实现正确地评估95后大学生的心理。⑤在认识95后大学生不良心理的情况下,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便能够为培养95后大学生健康心理奠定良机。

3.2 努力提升心理咨询员素质,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

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便需要对高校内部心理咨询员进行培训,主要培养心理理论知识、心理辅导技巧以及心理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在心理咨询员整体素质得到有效强化的条件下,便能够为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另外,需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心理咨询员需积极主动与大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并给予他们生活上与学习上的帮助,从而培养95后大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3.3 加强文体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

在培养95后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过程中,不能脱离学校,也不能脱离社会。一些理论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营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而在改善大学生心理状况上则显得较为不足。因此,需针对95后大学生加强文体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比如篮球赛、足球赛、辩论赛以及歌唱比赛等,开展这些文体活动,能够使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得到有效培养,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⑥另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如清扫城市垃圾、帮助敬老院老人打扫卫生以及慰问残疾儿童等。这些活动都能够培养95后大学生健康心理,使他们认识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总之,文体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对培养95后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有积极作用,高校需充分重视起来。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认识到我国95后大学生存在一些不利于健康成长的心理状况,且引发因素诸多,包括了家庭、高校以及社会。为了使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有效强化,采取及时有效的改进策略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以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结合现状95后大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相信做好以上这些,95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尤为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 杨敏,黄小梅.构建“微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PP[J].亚太教育,2015.14:10-12.

② 邵雅利.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4-58.

③ 熊猛.我国“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00-406.

④ 张小平,邵雅利.网络时代下的“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创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9-76.

⑤ 钱穆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2.1:34-35.

⑥ 李艳明.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2.14:70-71.

上一篇:负卡路里食物+出汗=减肥 下一篇:这7种心理疾病长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