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26 01:25:03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对外交往和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对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推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结果不尽人意,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与同类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笔者分析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有效落实“以人文本”观念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等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改革;以人为本;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73-03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面积最广的语言,不仅是国际交往的通用语言,更是国际竞争的主要武器。为适应国际发展进程,我国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借此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但现实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难以有效落实,且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迫在眉睫。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以人为本”是对人主体性和地位的一种肯定,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的生命本性,培养学生丰富的社会属性,并呵护学生的鲜活个性,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注重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创新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当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学成分浓厚

当前大学教学观念落后,还是以学生考试时及格、不挂科为目的,注重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在日常教学中过多传授应试技巧,辅助学生取得高分。多数学生受此影响严重,每日早出晚归、埋头苦读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获得四六级资格证书。在大学生看来,英语四六级和学位证书是挂钩的,没有合格的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就无法拿到学位证书,这关系到之后的求职就业,因此为了顺利毕业,为日后寻找工作增加点竞争力,上个保险,只得继续学习,尽管对英语的厌烦情绪非常强烈。盲目的应试教学导致教学目标落后,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学业压力,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英语师资短缺,水平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就处于短缺状态,师生比例失调,而且本科学历较多,与教学任务要求严重不符。尤其是近几年,部分高校连续扩招,使现有师资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方面,教师缺乏外出进修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致使自身知识结构无法更新,知识和观念落后,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传授同样的知识,浪费了师资和时间,若实行大班授课,因各班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差异,影响教学效果。再者部分教师自身水平较低,如口语能力差,而且对教育认知不足。在一次大学英语教师问卷调查中,三分之二的教师认为教学就是老师讲课,学生进行课文练习、课堂活动就是浪费时间,自己英语好就能教好英语,只有5%的教师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口语互动,并策划相应的英语交流活动。结果提示我们,大学教师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致命威胁。

(三)教学方法陈旧

和中学时代一样,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一张嘴、一块黑板、几本教材、一个录音机,这种机械性传递英语知识的方式仿佛让学生又回到了高中紧张忙碌的时光,根本无法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会对英语产生反感,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如此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丧失了主体性,一味地灌输教材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解、领悟能力,使学生被动的死记硬背,对老师产生依赖性,失去了主动构建知识的机会。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思考创新能力,使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下降,听不懂,说不了,严重背离了培养英语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四)评价考核方式片面

归根结底,考核形式的不科学还是源于应试教育,因为目前对大学生英语的主要考核指标还是期末成绩和四六级。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英语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备受关注,单靠期末考试和四六级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但是现实中高校并未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依旧把期末考试和四六级作为考核标准,而且夸大其重要性,注重考试的通过率,自然使学生无暇顾及英语能力的学习和提高。其实试卷本身设置就不合理,题型单一,缺乏语言能力测试,无法反应学生的真实英语水平,因此很多怀揣四六级英语证书的学生与人交流时难以开口,发表见解时无法下笔,充分体现了传统考试的弊端。

三、将“以人为本”思想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改进教学理念,努力提高师资力量和素质

首先,高校应贯彻实施《课程要求》,摈弃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最终目的,以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重点,实现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其次,高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专业英语教师和学习设备,教学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再者,英语教师应该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应该认真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还要掌握现代教学设备,即多媒体网络技术,以紧随时代步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善于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学会创新,提高自身道德文化素养,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为培养高等英语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以学生为中心,更新教学模式

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两个教学主体之间的活动。学生学习英语效果的好坏,在于学生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以及与他人的交往是否顺利。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和肯定,在课堂上自我意识增强,才会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自我思考、积极创新,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消化能力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并设置相应的课堂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思考能力。教师应该注意在讲解过程中,应逐渐提高英语的使用频率,尽量通过用英语沟通强化学生练习口语的意识。

以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Unit 7 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减轻负担,拯救生命)为例,文章主要讲了压力的消极作用以及如何消除或减轻压力的具体步骤,启发人们要学会接受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根据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学习能力定制教案,所以课前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和教材中重点词汇、句型,标注难以理解的句子或段落,避免在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课时老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些积极或者有教育意义的英文视频短片,让学生进入英语学习氛围,然后播放文章的听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大意,利于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阅读和翻译,每一段结束后,学生可提出疑问或发表见解,由其他学生予以解答和英文释义,由老师评价总结。如文章的重点语句The heart beats like a bag of worms instead of a pump.那么Paraphrase,可以是The heart works badly rather than beat like a pump.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翻译、解答问题,可提高自身的参与意识、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老师对学生的肯定评价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采用正确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并予以鼓励可帮助其积极改正错误、激发上进心。在文章讲解结束后,老师可播放与释放压力相关的视频资料,由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一下观看感受和亲身经历。老师要多问些应用性和分析性问题,如Of work and life, which should be our priority, and why?等,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锻炼了口头交际的能力。像第一册Unit 2 Deep Concern对话较多的文章,可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将课文呈现在大家眼前,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三)推广英语分层教学,因人施教

针对高校各院系英语学习的不同水平,可在开学初期设置英语摸底考试,根据考核结果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进行针对性教学,既利于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又节约师资力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际教学时,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A类学生,除了要求其掌握课文知识外,还应加入一定的课外文章或关于四六级的辅导与培训;对于英语较差的C类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补充大量的基础知识,如正确发音、增加词汇量、分析句子结构等,以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以课文中的复杂句型And neither friends nor family can convince phobic people that most animals are harmless, that thousands of travelers fly safely every day, and millions of people ride safely in elevators several times each day为例,A类学生不仅要读懂、听懂和熟练分析,还要学会举一反三;B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即可;而C类学生学习这样的句型就有难度了,教师应降低难度,让学生先练习较简单句型,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讲解较复杂的语句,循序渐进地教学。此外可开设第二课堂辅助英语教学,因此学校应安排专门的英语学习天地,通过引入英语报刊、播放英文电影、举办英语晚会、英语竞赛、自创英语短剧等多种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英语氛围。学生可根据自身水平选择相应的活动,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分层教学切实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入手,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四)实施人性化课程评价

大多数高校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即以学生的期末成绩判断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能力,首先要保证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即综合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三个方面,不仅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培养自制力,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还能使学生在互评中相互监督,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形成合作意识,老师的评价则对学生起到引导、激励作用。其次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即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态度、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情感体现以学习结果等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避免了“一卷定终身”的负面作用。再者是多元化的考试测试,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改革试题类型比例,注重“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测试,如除了试卷考试,可加入阅读和口语表达测试。通过让学生阅读文章和与教师的英语对话,摆脱难以开口的问题。以上评价方法,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评价客观、真实、全面的特点。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切实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赋予人性的教学,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为切入点,最终实现了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我国以人为本的大学英语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要继续创新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南秋芬.小议以人为本思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1(4).

〔2〕姚敦敏.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5).

上一篇:庄增文:多的一个“S”叫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夏剧音乐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