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临床使用细则

时间:2022-04-26 11:37:46

青霉素临床使用细则

青霉素是以下感染者的首选药物

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⑦钩端螺旋体病;⑧回归热;⑨白喉;⑩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巴斯德菌感染、鼠咬热、李斯特菌感染,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厌氧菌感染。

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使用前必须要先做皮试

在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仔细询问有否过敏史,对近期用过青霉素者了解确切的时间,对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天内,小儿在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曾有青霉素过敏或皮试强阳性者,10年内不宜再做皮试。

试验法有划痕、斑贴、滴眼、皮内注射等法。根据中国药典1995版明确规定统一使用青霉素钠做皮试。使用浓度为500 U/ml,皮内注射0.1 ml于肘内侧皮下,等待20分钟观察结果,呈阴性反应时始可用药。如患者有头晕、胸闷、哮喘、皮肤发氧等症状出现,即使皮试结果呈阴性,也不应给予药物。

皮试液的稳定性青霉素类在近中性(pH 6~7)时较为稳定,选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为皮试液溶媒,以无菌操作配制,现用现配,储藏冰箱≤1周,25℃ 16小时内用完,35℃ 8小时内用完。

正确区分假阳性当病人持续高热、酒精过敏、局部或全身皮疹及应用大剂量血管扩张药可致假阳性。另外,皮试液剂量不准确或皮试液失效,消毒皮肤后,酒精未干便急于穿刺也可致假阳性。医务人员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对假阳性反应加以区分。有报道认为青霉素皮试受时辰影响,136例病人夜间做青霉素皮试呈阳性,翌晨重新皮试均属阴性,用药后未见不良反应。

预防皮试时出现过敏反应 皮试时应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物,皮试期间对病人密切观察,如发生休克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选择高效的给药方案

青霉素类药物属快速类杀菌药(T1/2≤1小时)。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菌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同时具有杀菌后遗作用,1次用药杀菌后遗作用可达8~12小时,为保证临床药效,宜1日分2次给药,每次相隔12小时,将1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 ml输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一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减少药物分解及产生致敏物质;二则利用青霉素的杀菌后遗作用使1日内2次高浓度冲击,反复杀灭细菌,使疗效持续并增强。

用法用量

肌肉注射:成人常用量80万~200万U/日,2~3次/日。静滴:成人200万~1 000万U/日,2~4次/日。肌肉注射:儿童常用量每日3万~5万U/kg,2~3次/日;静滴:儿童每日5万~20万U/kg,2~4次/日。重症者剂量可适当增大,并根据肾功能适时调节剂量和给药间隔。

详细使用方法:青霉素由肌肉注射或静滴给药。①成人:肌肉注射,80万~200万U/日,分3~4次给药;静滴,200万~2 000万U/日,分2~4次给药。②小儿:肌肉注射,按体重2.5万U/kg,每12小时给药1次;静滴,每日按体重5万~20万U/kg,分2~4次给药。③新生儿(足月产):每次按体重5万U/kg,肌肉注射或静滴给药;出生第1周每12小时1次,1>周者每8小时1次,严重感染每6小时1次。④早产儿:每次按体重3万U/kg,出生第1周每12小时1次,2~4周者每8小时1次;以后每6小时1次。⑤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使用常规剂量不需减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当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40 ml/分时,给药间期自8小时延长至8~12小时或给药间期不变、剂量减少25%;内生肌酐清除率50万U则需加灭菌注射用水2 ml,不应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剂。⑦静滴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50万U/分,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不可做预防药使用

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繁殖期杀菌剂,作用机制为抑制敏感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敏感菌死亡。

预防药是一些生物制品,作用机制主要是激活机体的某些免疫细胞产生和增强;或利用异体免疫球蛋白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功能。但是这些药并不是万能药,青霉素不但没有这种作用,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而致死亡等意外事故,就更危险了!

青霉素配伍应用中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临床中出现滥用药物的问题,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后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不主张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期”,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为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苷类联合用药两者混合同一输液器给病人输液,因青霉素的β内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应采用青霉素静滴,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上一篇:桃花汤临床新用 下一篇:消渴丸改善优降糖继发生性失效1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