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子:匠人与艺术家

时间:2022-04-26 10:22:30

姜雪子:匠人与艺术家

姜雪子最初对陶瓷的热情是逛潘家园逛出来的。“1995年我开始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出于爱好,每个周末我都会逛潘家园古董市场,渐渐也就对古陶瓷产生了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收集自己喜爱的陶瓷,这也成了我唯一的爱好。”

爱好永远是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起点。姜雪子开始渐渐深入自己的爱好:“1997年我在中国美术馆看到陶艺家朱乐耕老师的现代陶艺个人展之后,就逐渐对现代陶瓷产生更深的兴趣。2001年到韩国看了第一届韩国利川国际陶瓷双年展之后,还特别到韩国陶瓷的主产地参观了各个陶瓷作坊,并观看首尔一些画廊举办的生活瓷器展。当时看到韩国在陶瓷设计上新颖的尝试,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中国陶瓷设计的可发展性空间,这促使我下决心学习陶瓷设计。”

姜雪子决定将爱好变成自己的专业,并前往韩国弘益大学深造。2008年,姜雪子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陶艺玻璃系陶艺玻璃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弘益大学深造,2010年毕业于该校陶艺系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是日用瓷设计。姜雪子回国后即将去上海的一所大学当老师,现在她和一个韩国女孩共同租了一个很大的工作室。

6年的韩国留学生活,让她在陶瓷创作上有了更深的思考:“在韩国深深的体会到设计师首先是匠人,同时也是艺术家的说法。”这句“设计师首先应是匠人,同时也应是艺术家。”也是姜雪子的设计哲学,太多的设计师不懂得动手,而又有太多人过于追求匠人的技术而忽略整体的设计。她要兼顾两者。“设计并制作生活器皿,在生活当中使用它,去尝试着器皿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与美的合理性。也就是说生活器皿的美就是食物盛入设计好的器皿里,而且放在一个协调的生活空间里时,才能真正体现其作品的美。”

食器的美在她的“百合系列”中得到最美的体现,美术评论家白明女曾写道:“作者(姜雪子)不仅关心器皿的实用性,更注重器皿的造型美与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食盒仿佛天地万物合一的媒介,承载了她本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白明女所说的食盒系列便是姜雪子设计的百合系列,像中国古代的食器:提食盒。揭开盖子后方便一层层的摆放出来。但当揭开姜雪子的食盒设计时,里面却是一层层不大不小的生活惊喜等待你,淡淡的色擦,几笔的描绘,每层食器上的简洁图案都让人感到设计师的用心之处,而这种细腻的设计师心思还体现在食器的把手设计上,一根根经过处理的弯曲木枝便是把手,为整体的食器造型上增加了自然味道,像是生活的不经意之处。而在食器的整体色彩上,姜雪子采用带有散点的无光白釉打造食器的质朴与简洁,应和着作品名称百合。

所有的作品都是姜雪子自己手工制作,自然费时费工,“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设计、成形、烘坯、修坯、补水、素烧、上釉、绘画装饰,再烧成后用其它材料配手把等好多过程。根据天气的好坏,器形成形的难度,构思到制作,烧成所需的时间有所不同,所以说不上制作一件作品要用多长时间。急不得,一步一步有耐心的做下去。”

上一篇:“设计不关乎产品,关乎观念” 下一篇:邵帆,艺术与设计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