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谋求蜕变

时间:2022-04-26 07:02:13

国内LED照明业的知名企业,如勤上光电、华烨集团等,曾纷纷上马EMC项目。近日,据记者获悉,由于最近连续三年业绩远不及预期,输掉对赌协议,曾被一度认为是成功应用了EMC模式的东莞勤上光电不得不和创投机构达成股份赔偿协议。

一边是LED照明行业上千亿市场蛋糕的诱惑,一边则是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高投入并且回款期长的风险,这种在国外常见的EMC模式1997年时已经被引入中国,却少有公司能靠这种颇为新奇的模式做大,面临各方面的质疑声音,EMC如同 “雾里看花”,努力寻求着探索发展之道。

EMC模式拉长投资回报周期

LED照明市场成本高企的初期,EMC一度被认为是开拓市场的“解决方案”,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但技术和资金以及政府的“收支两条线”均为EMC的推进设下重重障碍。

一方面,通过EMC模式,买方不用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即可“零成本”更换新的节能型设备。对政府来说,不投入或少投入就可以完成城市公共照明系统的改造;省下的电费作为支付投资回报,电费转换成当地的GDP,为当地带来税收;采用了先进的节能产品,也会降低政府预算拨付的公共照明系统的正常维护费用。

而另一方面,对众多LED企业来说,EMC模式意味着不仅对设备、技术、资金要求更严格,尤其是拉长了项目收益的回收周期,使企业承担更多风险,目前在国内,还少有成功的EMC成功案例。

四大瓶颈,限制发展

基于双赢基础的合同能源管理,在国内引发争议的深层原因何在?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运营办公室副主任何文凯介绍说:在LED路灯实现EMC模式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面临着三个壁垒:第一个是技术壁垒,它不仅仅包括灯具的设计和应用,还包括了未来企业在产品投保、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第二是信用壁垒,即业主在获得节能收益后是否能诚信履约、按期支付节能收益,这是能否实施EMC模式的重要条件。第三是融资壁垒,EMC模式是一种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的投资模式,那么谁来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成了EMC模式当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此外,现行税收制度导致节能服务企业纳税负担过重。EMC企业的设备投资的建帐和折旧计提,以及合同期满后的资产划转,都无法符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要求,EMC企业从服务单位获得的收益目前必须要交纳两次所得税。基于市场运作的EMC公司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中也包括通过面向全社会采购为客户优选节能设备。然而我国的税务制度总是把这类公司看作是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即误认为是通过转卖节能设备从中谋利的,因此把EMC公司与客户的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这样,就把EMC公司的服务费视同一般节能设备销售商的加价,纳入增值税的规范,也就是说,把本应该是服务税的部分变成了增值税。

多重制约LED企业面临挑战

在众多因素的制约下,LED企业似乎对EMC模式并不特别热心。其中的原因,主要是感到“回收期太长”。

记者了解到,LED传统销售模式大多是LED照明采购方先支付部分工程款,LED企业收到款后施工,全部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后,LED照明采购方会支付剩余款项。但现在EMC模式暂时还没有国家政府的投入,企业要负担全部资金,这让企业面临几方面的风险:一是回款周期太长,一般需要7~8年时间;二是先期投入过大;三是目前国家鲜有财政资助;另外国家关于LED照明的标准没有定出来,市场上的LED照明设备鱼龙混杂,况且,后期还需要一系列的运维、监测等复杂的服务环节,也将消耗相当一部份资金,这些都将使企业在参与EMC模式的时候不得不保持谨慎的态度。

同时,中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斌认为,在执行EMC模式的节能审计及资金支付过程中,节能审计缺乏权威认证,且支付模式无明确政策规定,风险较大。“EMC模式只是LED照明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它不大可能成为未来LED照明推广的主流模式。”陈斌说。

对于后期维护的成本,一些企业负责人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目前采用国外的芯片,所以在EMC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受到的损害相对较小,但有些企业采用国产的,其中的损失就不得而知了。在漫长的合同期中,LED会产生光衰,如果更换势必会增加成本。我们采用的国外芯片会相对延长光衰期,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EMC联盟采购标准即出

EMC模式在中国却一直开展得并不理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融资困难。目前国内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最大的瓶颈就是缺乏资金支持,国内真正有实力完成大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公司为数不多,能获得银行融资的EMC企业也更是极少数。

2009年12月28日,国内首个以科技金融相结合的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在广东应运而生。该基金由广东省政府、广东省科技厅牵头发起,启动资金由政府5000万元引导资金和49.5亿元社会资金组成,同时光大银行授信200亿元,总规模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基金通过组建EMC联盟,把绿色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及施工公司、EMC公司共同组合成一个融金融机构(银行、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招标公司、国家授权检验检测机构、权威学术研究单位、律师事务所于一体的“大家族”,形成行业资源整合,优势互补。

而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示范城市之间采取的是EMC模式,但是和联盟内部供应商之间,则是采购关系。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则直接影响将来的预期投资回报率。

近日,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与华南理工大学联手建立的“广东LED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为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EMC联盟采购寻求标准。而在2010年9月8日,“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合同能源管理(EMC)联盟采购执行标准”亦进行专家评审。

“这个标准一旦成立,将会成为EMC联盟以后的采购标准。”负责这个标准制定的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副主任彭振坚向记者表示,这个标准的高与低,将直接影响MEC联盟在广东近1000亿采购市场的供应商。而一位参与上述标准制定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在标准制定评审会上,对于标准的细化以及采购标准、门槛的高低争议很大。

EMC谋求解决方案

“在EMC联盟内,基金合作配套银行可以向其他会员提供有力的融资服务,包括节能减排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联盟内保险公司能对联盟内的设备厂商会员提品质量保险等相关保险业务。”何文凯说,这些业务服务都是单个企业很难获得的,但在联盟聚合效应下,联盟内企业获得最大的实惠,可加速企业成长。

EMC对政府来说还是一个新的事物,由于其典型的先投入、后收益的特点,从起步到发展都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EMC联盟目前只是一个开始,将来在全国十几个省市我们都会有发展,” 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运营办公室副主任何文凯说。“针对当前EMC模式推广所遇到的投入大、风险高,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加强对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融资、担保、财税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更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热评:以民族之名,关照LED中国“芯” 下一篇:马来西亚城:技术未成熟\费用过高,LED路灯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