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子的那些事

时间:2022-04-26 02:22:56

关于房子的那些事

房价居高不下,让多少人望而生畏?即将结婚生子的年轻人有多少蜗居于城市一隅?三代甚至四代人挤在只有几十平米的房子里,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如何实现安居梦想?

十报告提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这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求,我省早就开始寻求并继续寻求建立多层次的保障房制度,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要。

【故事一】

不花一分钱,旧房子就能换新居

记者走进成都市成华区荆竹小区3号院6单元何永华的租住屋时,何永华正和老伴在沙发上逗两岁的孙子玩儿。两室一厅,70平米,祖孙三代5口人都居住在这里。“虽然是租的房子,但是啥都有,你看,冰箱、洗衣机、电视,生活也方便,况且,这也只是暂时的。”何永华难掩满足与激动之情。

何永华的家原来在成华区青龙场街办西林社区,属于成都市“北改”的范围,那里将原地建设“青龙鹭苑”安置小区。在认真学习政策、征求家人意见后,他爽快地签了协议。“我们的房子是1987年修的,有三层楼,但当时没通水气”,何永华说,“房子二十多年了,遇到下雨,顶楼就漏雨,生活也不方便。但是我们收入不高,没法换新房”。

何永华原来的三层楼有200多平方米,在选新房时,他选择了两套7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房子比原来小了点,但是各项设施齐全,我们全家都商量过了。”何永华选择的是原地安置的房子,既可以不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又可以享受以旧换新的房子。“不花一分钱就能换新房子,划得来。我们还得了一笔搬迁过渡补偿款呢。”何永华说,安置房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何永华讲述完老房子的故事,描述起两年后搬进新房子的生活:儿子、儿媳、孙子住一套,我们老两口住一套,两套房子挨得近,我们也能照顾孙子。“新房子我们要装巴适,啥子都配齐。听说将来的小区附近有学校、广场、大型超市,我们生活也方便。”

【链接】

2012年2月,成都市正式启动“北改”工程。增加学校、发展交通、配齐配套设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明确,保障房小区建设应优先选择公共交通便利、生活环境宜居,且商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完善的区域。

【故事二】

申请廉租房和年龄无关

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自己学历低,工资也低,生于1982年的乐山市民王先生提起自己能申请到廉租房既感激也有难言之隐。“家里原来的房子很破旧,又潮又湿,对母亲的病也不好”,王先生说,幸好,他在2011年申请到了廉租房,有了像样的住处。

“申请廉租房的不都是低保户吗,难道年轻人也吃低保?”申请到廉租房后,在公示阶段,有人从他的身份证号上发现了他的年龄。对于争议,王先生也表示理解,这么年轻就享受保障,确实让人不解。

王先生说,他申请廉租房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居住廉租房也是暂时的,他打算早点买房。“我每天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多挣钱。除了给母亲治病,还要存钱买房,把廉租房空出来让给需要的人。”王先生充满期待地说。

【链接】

“廉租房申请与年龄没有必然关系。”乐山市中区住建局房产管理股股长叶莉萍介绍,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只要符合条件即可。其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本地城市居民最低收入或低收入标准,也就是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或《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证》的家庭,就能成为廉租房申请者。

【故事三】

“希望在城里有自己的家”

成都,成温路立交桥附近,一群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工人在为地铁修建忙碌着,郑小峰是其中的一员。

郑小峰老家在内江的一个村里,来成都打工已经4年了。“每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下班后也顾不上啥子居住条件,能睡觉就行。”郑小峰说,“在成都这么多年,也想在这儿定居,但是没办法”。说起高房价,他无奈地摇头。妻子在老家,还有一个娃娃,全家人的生活都靠他的工资。

在城市定居一直是他的梦想。“我是农村户口,保障房都规定了要城镇户口,我申请不到。”郑小峰很是羡慕户口在城市的同事,“我们工资都不高,但是他们可以申请保障房。”郑小峰说。他希望十召开能给他们带来更多实惠。

2012年7月,金堂县有21户农村家庭通过摇号顺利分配到廉租房,成为四川省首批入住保障房的农村居民。这个案例,为郑小峰带来了希望,也为农村务工人员申请保障房进而落户城市提供了借鉴。

【链接】

目前的保障房政策中,无论是廉租房、公租房、还是经济适用房,均以户籍为门槛,保障城市居民中低收入者,而将农民工排除在外。“建议将流动农民工纳入保障房政策覆盖范围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在“第二届保障性住房发展高峰论坛”上这样建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难点和重点在农民工身上。解决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我国在制定住房保障政策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四川坚持把保障性安居工作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惠民行动。目前,全省12%城镇居民已经住进保障性住房,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间,全省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含灾后重建安居住房)、改造棚户区共约195万套(户)。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由廉租住房为基础,公共租赁房为主导,以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为补充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各类住房困难群众均能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和支持。

今后3年,我省计划再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约75万套(户),届时总量将超过270万套,可覆盖全省20%以上的城镇居民。

保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目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有:保障性住房的房源资金筹集的方式偏单一,主要是政府自建。这样财政支出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我国目前在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更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收入标准和住房面积标准,相关的住房统一系统数据库的支持力量在不少的地方还是比较薄弱的,且实际出现了骗取保障资格的情况。比如,曾经出现过的经济适用房有大量开着豪车的高收入阶层出入,影响了社会公正,损害了社会风气。

现在一部分保障性住房存在着居住隔离的现象。保障性住房很多条件不配套,一些小区缺少教育、医疗、商业、文化设施等等,这样入住的居民就很不方便,影响了中低收入群众实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为完善我国保障房建设和住房保障体系,不妨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应该继续突出从棚户区改造到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特别是公租房建设,主要通过非产权房的建设解决大家的需求,经济适用房的概念应该逐渐淡化。第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引导企业、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增强保障房筹资的过程。也可以在很多的中小城市,适度调用补人头方式,把所补充的对象要交的房租直接打到房主的账户上,提高效率。第三,逐步建设完整的相关收入统计和住房统计系统,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申请、公示等透明度,进一步积极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监督的互补互动的良好局面。第四,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应该动态优化,通盘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上一篇:浅议朗读不可代替口语交际 下一篇:建不建豪华酒店,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