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务犯罪预防

时间:2022-04-26 02:07:38

浅论职务犯罪预防

【摘 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职务犯罪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腾飞,职务犯罪仍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就职务犯罪的概念、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提出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职务犯罪;概念;原因;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多、国家机器职能的扩张,职务犯罪也泛滥成灾,成为依附于现代国家肌体中的“恶性肿瘤”。国外通常称为“公务员犯罪”或“白领犯罪”,它是一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美国学者斯坦利・艾兹恩、杜格・A・蒂默将就“白领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类型。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腐败现象同以往相比更为普遍,程度也有日趋加深的趋势。因此,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反对职务犯罪斗争,其形势十分严峻。

一、职业犯罪的概念

职业犯罪从字面上来看应该是指具有特定职务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其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给职务犯罪下一个概括性的定义比较容易,即职务犯罪是指行为人违背职责要求实施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二、职业犯罪的原因

犯罪原因分析是犯罪研究的重点所在。只有透彻而准确地找出犯罪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提出预防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一)社会历史原因。私有观念的存在,以及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助长,诱发了部分公务人员的贪婪欲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和资源配置市场化,以及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平等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负面效应,一些以工资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公职人员,现阶段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支出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在思想上萌发权钱交易的念头,提供了犯罪的土壤。

(二)现行体制原因。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方面尚存缺乏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性立法。承担预防职务犯罪任务的主要是检察机关,其次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职务犯罪的高发、多发态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行立法存在预防机构职权保障不足、预防措施分散疏漏、惩处不力的弊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长期以来重打击、轻预防的被动局面。

(三)个人心理原因。从思想根源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一些公务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商品意识”,私欲观念和特权思想增长,背弃基本的党性和职业道德,、腐败堕落。“官本位”思想和“拜金主义”泛滥,一些公务人员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在面临外界各种诱惑时,贪欲膨胀、心理失衡、行为失范,走上职务犯罪的道路。

三、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那么遏制职务犯罪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早就说过:“预防犯罪远胜于惩罚犯罪”预防职务犯罪比打击职务犯罪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预防够提前避免因职务犯罪导致对社会的危害结果,而且因为预防犯罪的成本更低、适用面更广。

(一)大力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预防、遏制、杜绝职务犯罪,必须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政企完全彻底分离,减少权力干预经济行为的发生和权钱交易的机会;进一步扩大资源社会化配置的程度,全面推行和完善政府采购的招投标制度,增加财政资金运用的透明度;加大改革分配制度的力度,减缓甚至消除机会不平等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为促进廉政勤政建设、预防甚至杜绝职务犯罪,提供经济体制上的保证。

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是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法律制度并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预防、惩治职务犯罪的刑事法律。新修改的刑法虽然对职务犯罪的规定作了补充与完善,但是,刑法中一些不足之处仍然未得到弥补,我国刑法的“厉而不严”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变。“严而不厉”应是我国刑法今后改革的方向。适当调整我国现行刑罚的种类和幅度,增强刑事法律的完备性、科学性、严密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同时,加大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确保刑罚的正确适用,并形成经常检查制度,使职务犯罪分子无立足之地,无喘息机会,使犯罪行为不仅受到应有的制裁,而且应是及时的制裁。

(三)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思想教育要突出以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及新闻单位,文化艺术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营造提高政治思想水准的浓郁氛围。

其次,培养、提高公权力运用者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制教育,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全社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应当把提高公民特别是公权力运用者的法律意识作为重点,使依法治国真正得以落实,廉洁守法、依法办事意识得到增强。

再次,重视道德建设。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纠正错误的道德观念,这是防腐倡廉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斯坦利・艾兹恩,杜格・A・蒂默.犯罪学[M].群众出版社.1988.

[2] 何秉松.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3] 欧文.欧文选集[M].马清槐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

[4] 储槐植.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载于北京大学学报,1989.6.

[5] 甘正培.司法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防范[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孙蕾(1983.06- ),女,江苏苏州人,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公共卫生管理。

上一篇:浅议强制性规则在涉外劳动合同中的适用 下一篇:昆虫干制标本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