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社会保障2013工作要点

时间:2022-04-25 03:51:42

市人力社会保障2013工作要点

一、就业工作

(一)主要指标任务。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60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完善就业政策。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和《促进就业规划》,梳理整合已有的各项政策,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制定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等促进就业的综合政策扶持体系。健全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核。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制定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就业帮扶政策。制定家庭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成立家庭服务业促进会,组建市家政服务中心,重点扶持品牌家庭服务企业做大做强。

(三)抓好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推进“三支一扶”等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扶持发展一批示范见习基地,年内见习高校毕业生达到1500人以上。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在线管理、就业服务,全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5%以上。继续开展就业“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活动,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建设,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年内帮助6000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部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年内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度超过1.2亿元。继续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与市创业促进会的沟通对接,年内引领200名以上大学生实现创业,新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1—2处。

(五)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开展全民就业大培训工程,加大就业培训补贴政策落实力度,引导推动技工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年内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免费创业培训1.5万人。

(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供求分析制度,健全以实名制为基础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拓展应用就业失业登记身份证识别系统,全面实施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扩大失业动态监测范围,推进失业预警试点工作。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培育发展职业中介、职业培训、人才评价等社会组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完善退出机制,做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检工作。建立招聘求职信息服务联盟,推动全市人力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会保障工作

(七)扩面征缴任务。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1万人、基金征缴收入达到37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8万人、征缴收入20亿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08万人、征缴收入15.5亿元,企业失业保险50万人、征缴收入2.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失业保险16.39万人、征缴收入0.65亿元,工伤保险79.5万人、征缴收入1.58亿元,生育保险58万人、征缴收入0.95亿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408万人、征缴收入9.5亿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征缴收入0.8亿元。

(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全市机关事业保险经办业务纳入“核心平台二版”系统管理。制定我市《关于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意见》。按照上级部署,及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严格企业职工退休审批,全面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继续开展企业退休人员免费健康查体活动。研究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办法、档案管理办法、公示查询制度,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养老金按期足额发放率100%。

(九)做好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工作。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定点医院医疗费用结算取消单一按项目付费方式,普遍实行总额控制下的复合式结算办法。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按照上级部署,及时调整失业金标准和1—4级工伤人员伤残补贴、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继续推动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施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现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政策范围内生育医疗费用个人零负担。规范现有定点医院和药店,进一步扩大定点范围。

(十)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开展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创建活动,优化经办流程,增加便民服务措施。规范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利用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服务系统。

(十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开展社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做好社保基金审计迎查和整改工作。健全社会保险经办内控制度,加快社保基金监管软件开发与应用,实施非现场监督和网络即时监控。研究制定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办法,及时查处违规现象。

三、人才工作

(十二)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开展“孔孟文化圣地、创新创业之城—”走进名校系列招聘活动,年内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其中“三领”型人才不少于30人;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1200人以上,其士不少于70人。启动实施引进高层次外国专家计划,年内引进外国专家120人次;实施引智项目20项,新建引智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1—2处。组织开展第四届“孔子友谊奖”评选表彰活动。制定出台《市“双百人才”出国(境)培训实施意见》,选拔40人开展首期“双百人才”出国培训。

(十三)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做好2013年度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津贴人员的遴选推荐工作。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新增专家服务工作站10处。制定出台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意见,推行企业联合建站模式,新增博士后工作站2处。研究制定《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和考核办法》,年内组织公需科目培训4万人。

(十四)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市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抓好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2200人。继续实施“金蓝领培训计划”,培训“金蓝领”技师600人。做好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和技术能手推荐评选表彰工作。实施技工院校教师培养计划,选派50名骨干教师赴先进地区进修培训。

(十五)深化校地企人才合作。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拓展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学人才合作领域,增加合作项目。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手创办高层次研发机构,引入5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入驻。

(十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按照省里部署,及时启动工程、会计等职称系列的改革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广职业院校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年内组织技能鉴定3.6万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扩大技能人才评价试点范围,健全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体系。落实《市人事考试规定》,加强考试安全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确保各项考试任务安全顺利完成。

四、劳动关系

(十七)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重点推进小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质量。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活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覆盖率达到85%以上。在高新区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创建工作,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向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和乡镇(街道)、社区延伸。

(十八)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继续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检查。建立重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通报制度,启动劳动监察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制定劳动监察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使用管理办法。推进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年底覆盖所有县市区80%以上的乡镇。整合“守法诚信企业”和“规范化企业”表彰活动,完善企业守法诚信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着力解决监察执法人员不足、经费保障困难、执法装备和设施差等问题。

(十九)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加强县(市、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调解组织建设,提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率,力争年内全市企业预防调解组织发展到1000家,预防调解示范企业达到300家,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调解组织组建率达到100%,一半以上的劳动人事争议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建设,按期结案率达到100%。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充实基层调解人员和仲裁机构辅助人员,年内培训调解员500人。

(二十)构建劳动维权“一体化”工作体系。建立人社部门劳动关系内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研讨劳动关系问题;建立“一体执法”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人社部门各工作机构“一体执法”实施办法,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建立劳动监察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联动机制,实行联合接访、优势办案、疑难会商、信息互通。

(二十一)改善农民工保障待遇。发挥各级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农民工现状调查,制定有关政策和推进措施,实施农民工帮扶计划,逐步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

五、人事制度改革

(二十二)加强公务员管理。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组织开展公务员法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健全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非领导职务设置等制度,制定出台《市公务员调任转任实施细则》、《市公务员平时考核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好年度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制定市直机关面向基层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抓好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更新知识培训,年内培训5200人。扎实组织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全面完成公务员档案数字化建设,实现档案信息联网查询。

(二十三)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管理。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研究。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规范聘用合同签订和聘后管理,全面实现竞聘上岗,确保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顺利通过省厅验收。研究建立符合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人员公开招聘办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二十四)做好安置和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成年度安置任务,做好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工作。抓好自主择业干部管理与服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全面开展自主择业干部网络培训。扎实做好困难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

六、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十五)加强机关公务员工资管理。深化公务员津贴补贴管理,做好公务员改革性补贴的清理规范工作。做好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后工资确定工作。

(二十六)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科学、合理确定我市事业单位年度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指导督促事业单位制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联合有关部门制定监管办法,确保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规范有效。

(二十七)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健全完善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和工资集体协商等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企业在效益增长的同时同步增加职工工资。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劳动力价位指导制度。做好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作。

七、综合性基础性工作

(二十八)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制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和重大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完善考核评估体系。组织实施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开展全市人才抽样统计调查。

(二十九)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集中宣传月活动。面向企业免费举办2期《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培训班。启动“行政程序年”活动,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维稳工作。

(三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全部达到实体化建设验收标准,同步推进县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三十一)加强人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启动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建设,建成覆盖全市、联通城乡,涵盖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网络。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进度,年内发放80万张。办好“”咨询服务电话,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八、自身建设

(三十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制定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培训计划。继续办好“干部大讲堂”。抓好科级干部轮训,重点实施县市区人社局长和局属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业务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

(三十三)加强系统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和干部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市里“大规模进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开展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防控措施落实日常监督检查制度。

(三十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健全工作通报、工作调度、监测统计、评估考核等长效机制,对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事项实行跟踪问效。修订完善对县市区、局属科室单位年度考核办法,强化考核奖惩激励作用,鼓励创先争优。

上一篇:探索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技术 下一篇:市民营经济企业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