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是一种病

时间:2022-04-25 11:37:47

如果你长时间处于习惯性晚睡、习惯性加班、到处救火的状态中,那你一定是受到了拖延症的困扰。

“晚睡晚起身体好”,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和古人截然相反,特别是企业家、世界五百强高层的金领们,更是“晚睡早起”。但是回头仔细想一想,如果真的强制你在23点前睡,你做得到吗?不到deadline不把事情做完,不到深夜不想睡觉,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个原因――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几乎每个人都有做事拖延的时候,“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还没有念”,连罗大佑的歌里都讲着拖延的“童年”。但是,如果你长时间处于习惯性晚睡、习惯性加班、到处救火的状态,那你一定是受到了拖延症的困扰。

晚睡的生活链条

也许你觉得晚睡的生活习惯没有任何不妥,相反你有时会觉得这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家人。反观你的工作时间,是不是也常常在各种事务中疲于奔波,越忙就越相信自己拖延得有理?但你的潜意识是逃避和反感这样生活的,于是就出现微妙的抵触情绪,无意识地拖延面对压力大的事件。这样循环下去,越拖越忙,也就避免不了晚睡了。

根据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的调查结果,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效率降低――这些情况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内的拖延行为都属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者生理失调的表现。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他还发现,当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作选择时,研究对象往往宁愿选择不太紧急的那一个。虽然那项任务更繁重,但拖延更有愉悦感。

我是不是拖延症?

偶尔的拖延可以原谅,但如果你长期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心理,那么你离拖延症就不远了。

1 我太忙。一直拖着没做因为我一直很忙。

2 顽固。别人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3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4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5 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赶上工作进度。

拖延症的深层原因

逃避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群男孩总是喜欢到某处草坪踢球,草坪的主人屡屡劝阻无效,于是想出一个主意。他对男孩们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球,我愿意每天给每人一块钱。”男孩们欣然同意。第二日,主人说:“以后,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男孩们勉强接受。第三天,主人不再发钱,男孩们忿忿离开:“以后谁还愿来这儿踢球呢?”这则故事虽然看起来和拖延症无关,但它蕴含了拖延症的深层次原因:即使与之前的意愿相符,你也可能会对强加的要求有回避心理。为获得自主的控制感,你也有可能对外来的任务采取拖延性回避。

很多人习惯晚睡的原因也在于此。“白天都贡献给了事业,只有晚上可怜的一点点空闲属于自己,当然不能这么轻易就去睡觉。”这大概是很多习惯晚睡的人的心声。正是由于刻意逃避工作忙碌和压力带来的个人自由丧失,所以每天夜里都拖延着迟迟不肯睡觉。

心理暗示

更何况,有时拖延甚至是被鼓励的。大部分习惯拖延的人觉得拖延症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抢闸完成了任务,同时满足了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时间紧迫往往逼得我才思泉涌。”在去年12月的一篇博客中,知名柏邦妮记录了她的一次紧张经历:“7小时的剧本会后,分秒必争地赶回家,编辑们全体在等我的封面文章,趴在电脑前一口气写了5000字才作罢。”

焦虑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心脏,但还是在心里对自己说,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有时还能为此找到借口,比如“今天下属的项目计划本来就提交晚了”,或者“这个会议我不是非去不可的”等。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看来,“拖延”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做出决定或开始、完成一项任务。

完美主义

除了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有些人的习惯性拖延并非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摆脱拖延症小步骤

1 意识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 把拖沓的原因一条条的写出来。

3 一条条克服这些原因。

4 开始做事。

上一篇:你的俄狄浦斯情结 下一篇:宗师传奇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