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25 08:06:42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腹泻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治疗组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注,1次/日,对照组利巴韦林静滴1次/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5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病效果显著,使用方便,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婴幼儿重组人干扰素α1b 轮状病毒腹泻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90

轮状病毒属于呼弧病毒科,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1]。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儿童患轮状病毒性肠炎,约25%因严重的轮状病毒感染而死亡[2]。我国婴幼儿秋季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感染[3]。

资料与方法

本组156例为2005年10月~2008年10月住我院的秋季腹泻病患儿。诊断标准:①年龄0.5~2岁;②病程<3天;③大便呈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5次/日以上,无脓血及黏液便;④大便镜检正常或白细胞(+)/HP以下,脂肪球(+~+++)/HP,大便培养阴性;⑤经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ELISA)。15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两组的年龄,腹泻次数脱水程度,营养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重组干人扰素α1b注射液10μg/次,体重>10kg;5μg/次,体重<10kg;1次/日,肌注,连续3天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日),加入葡萄糖液静滴,1次/日,连续3天,同时两组均依据脱水情况给予补液纠正脱水,调整酸碱平衡,应用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等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按1998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在北京制定的标准[4]。①临床治愈:经治疗72小时内,临床症状,体症完全消失,每日大便次数<2次或恢复正常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②显效:72小时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好转,其它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③有效:72小时内大便次数减轻至治疗前的1/2,性状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72小时内大便次数和性状无好转或加重,或虽有好转但未达到有效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结 果

治疗组78例,总有效率92.3%,对照组78例,总有效率53.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讨 论

秋季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0.5~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80%为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感染,不及时诊治则可导致脱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而死亡。轮状病毒为非结构蛋白4(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A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ENS),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5]。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多数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如口服蒙脱石散、中药、肌注利巴韦林针,甚至静脉用利巴韦林等,效果均不够理想。干扰素具有强有力的抗病毒作用,IFN分子与其受体结合时,2-5'寡聚A合成酶与蛋白酶被活化,最终阻碍病毒蛋白质的转录,防止病毒的增殖,同时活化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NK细胞以及CTL细胞、调节CD3、CD4数目以及CD4/CD8比值[6]。当病毒感染后,肌体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下降,加用外源性干扰素可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又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大量干扰素。因此,轮状病毒性腹泻急性期可采用药物干预,阻止病毒的增殖,并诱导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调节细胞免疫,进而促进肠黏膜和全身特异性抗体产生,加快病毒的消除,促进疾病的恢复。从本研究资料看,重组人干扰素α1b(ZNF-α1b)治疗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疗效显著优于利巴韦林,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显著优于对照组53.80%,差异有显著性,且治疗过程未发现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47,1294.

2 Nyguist AC.Rotavirus Vaccine.Pediatr Annals,1999,28(8):533-539.

3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7.

4 董宗祈,方鹤松,胡皓夫,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5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第7版.2008:248.

6 李明敏,编译.干扰素受体在抗病毒感染中的意义.国外医学•免疫学会册,1996,19(2):100.

上一篇:巨大肾积水的保肾治疗16例 下一篇:骨盆经线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