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及作用

时间:2022-04-25 12:31:43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及作用

摘 要:本文从分析“少教多学”的含义入手,论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且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说明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同时通过讨论得出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条件和要求,以及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及师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少教多学 应用 意义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是将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一言堂霸权式”为主的“多教”,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还原了教育的本质,同时也给学校的发展、教师以及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这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使学生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及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等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很显然,这与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是不符合的。因此,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研究表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少教”即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启发性地教和针对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也就是要构建高效课堂,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方面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方面和谐统一,做到轻负担、低消耗、高质量。实现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

二、“少教多学”有利于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转变

要真正做到“少教多学”就需要教师集中时间和精力精心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要“创造性地教”。同时教师要能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即要能够“发展性地教”。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即要“启发性地教”。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即要“针对性地教”,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在不断完善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各种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组织课堂的能力、钻研教材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具备和提高,除了依靠教师平时的积累外,还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体制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笔者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设立科研基金,鼓励教师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全力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各级组织的课程改革研讨、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管理等研修活动。另外,还举行了多次教学经验交流会,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开展各类先进评选活动,制定骨干教师的评选标准,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这些措施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总之,“少教多学”是一个实践、改进、再实践的过程,实施“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同时,促进教师向专家型和学者型转变。

三、“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但这种“多学”,并不是死学,也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而是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注重学法指导,教师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观察,尽量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表述,尽量让学生动手。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允许学生适当走点弯路、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即尽量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此外,还要遵循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削皮切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不能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而要尽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在“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运用复习课、新授课、检测课三个基本课型,按照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延伸三个基本步骤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三个环节,进行授课,使学生走向“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同时实现“深度学习”,即学习者积极地探究和创造,而不是反复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观念,并将它们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进行相互联系,并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实现“独立学习”,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对一些学习内容能够自主提问、自主思考、自主领悟,达到学习的“自能”境界。

实验表明,采取“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班级,学生表现出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学得积极、欢快、高质、高效。学生在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思维的敏捷和活跃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对比班和平行班,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质疑思辨的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很令人惊喜。

通过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从而使得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有了全面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交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还能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展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信、自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高师生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实现师、生、校的同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5).

[2]张广君.教学本体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盛群力.教学时间研究模式及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4]寇平平.论少教多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11).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