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04-24 09:16:26

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摘要:文章介绍了柳河县火山岩稻米的基本特点、产业现状、品牌建设。分析了当前影响柳河县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柳河;火山岩稻米;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04-2

吉林省柳河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东经125°17′-126°34′,北纬41°53′-42°35′之间。这一带在第四纪晚期,由于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凝结成大面积的火山岩台地。经过年久的风化浸蚀作用,台地上积聚了一层厚厚的腐殖土,土质松软、肥沃,加之多条河流横贯其中,水源极为充足,最适宜种植水稻。近几年来,柳河火山岩稻米先后获得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吉林省名牌农产品、吉林省人民放心产品、长春农博会金奖等荣誉。2009年柳河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火山岩稻米之乡”。

1 柳河火山岩稻米基本特点

1.1 柳河火山岩稻米的生态条件

1.1.1 农业生态环境 柳河县地处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第二松花江源头,是一个“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半山区。山清水秀,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7%,水资源充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农业生态环境优良。柳河县生态环境经地质矿产部吉林省中心实验室测定: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分析测量结果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

1.1.2 水资源状况 柳河县境内有大小河流60余条,流程10公里以上河流29条,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8亿m3,其中地表水11.2亿m3、地下水1.6亿m3。全县现有各类水利设施1558项,蓄水工程384项,有中型水库3座。全县的水利设施能够充分保障水稻灌溉用水需要。

1.1.3 产地气候条件 柳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736.3mm,5-9月份降水量620mm。年平均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37.2℃,年大于10℃有效积温2800-3000℃。全年日照时数2560h左右。无霜期为130-140d。8-9月水稻出穗至成熟期平均气温17.7℃,平均温差12.8℃。半山区日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干物质积累。因此,柳河县出产的大米的甜度要大于平原地区所产的大米。

1.1.4 种植土壤特点 柳河县水田土壤主要是在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火山岩台地上,经过年久的风化浸蚀作用所积聚的腐殖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在2-8%左右,比长春地区高1-5个百分点。水稻生长主要三元素:氮含量0.01-0.37%,磷含量0.07-0.26%,钾含量1.79-2.81%,基本满足水稻生长的基础肥力。土壤中还含有农作物生长所必须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硫、硅、锌、铁、铜、锰等,其中镁的含量很高,有利于水稻脂肪的合成。土壤PH值在5.0-6.8之间,属偏酸性土壤。土壤肥沃而且又属偏酸性,中微量元素丰富是柳河火山岩稻米独特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2.1 柳河火山岩稻米的质量特色

2.1.1 物理指标 柳河火山岩大米米粒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圆或长椭圆,整米率≥97%,糠粉<0.15%,矿物质<0.02%,带壳稻谷<4粒/kg。

2.1.2 食味品质 柳河火山岩大米以其米饭特有油亮、口感柔软、滑顺、粘而不粘口、凉饭不回生、气味清香、甜味适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2.1.3 理化指标 柳河火山岩大米水分<15.5%,直链淀粉含量15-18%,胶稠度>75mm,蛋白质含量5-7.5%,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碱消值6-7级。

2 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2.1 火山岩稻米产销量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水稻种植面积只有22万亩,年产量4.4万吨。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广大农民种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水稻种植面积比1990年增加了近10万亩。稻米单产由1990年的亩产1000斤增加到2010年的1200斤,特别是超级稻单产突破1500斤,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近年来,随着稻米加工企业直接介入稻米的市场化经营,稻米产品质量得到明显优化,销售地区不断扩大,从原来的本地销售,到现在的销往广州、上海、宁波、北京、天津、大连。“圣水”牌火山岩大米还曾远销日本。

2.2 品种品质不断优化,火山岩稻米品牌逐年增加。

多年来,我县在稻米品种结构优化方面大力调减劣质品种,发展优质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有:吉粳83、吉粳88、通育217、通禾837、秋田小町、松粳173、稻花香等,这些品种产量适中、米质较好。

目前,柳河火山岩稻米已有“圣水”、“禾畅”、“蛙田”、“一统河”、“姜家店”、“五福门”、“珍吉粒”、“三统河”、“老管家”、“香当帅”、“岩穗”、“芳谷”、“全胜香”、“基成”、“净月泉”等23种注册商标,其中“圣水”牌火山岩大米1998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2000年获长春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获得吉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吉林名牌农产品”。2007年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柳河火山岩稻米独特的生态环境、先进的栽培技术、高精的加工工艺以及优惠的扶持政策给予高度评价,并且欣然题词“祝吉林柳河稻米产业兴旺发达”。

2.3 加工转化能力日趋增强,“订单生产”逐步推广。

据统计,柳河县现有通过QS认证稻米加工企业26户,企业总资产1.6亿元,拥有年加工能力42.3万t。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星泰米业、禾兴米业2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圣水绿色食品、蛙田米业、丰田米业、三统河米业、聚鑫源米业、腾龙米业6户。26户企业中,年加工能力最小的企业也在250t以上,最多的柳河聚鑫源米业有限公司,年加工稻米能力达4.5万t。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仅2010年,全县稻米加工企业就投资近1400万元进行企业改扩建。新建库房、车间6380m2,征地2.9万m2,建晒台1.1万m2,购置色选机、抛光机、提升机等加工机械32台。

近几年,为了保证品牌优势,提升稻米品质,全县稻米加工企业正在逐步推行“订单生产”。去年全县“订单生产”规模达到7873户,带动农户增收2526万元,户均增收3200元。

3 当前制约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火山岩稻米产业化程度不足,产品品质亟需优化

目前,我县火山岩稻米种植面积基地化规模相对较小、标准化程度低。全县标准化基地面积仅有13.4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41.9%,年产量7万t左右,占总产量的40%。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稻米加工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不得不对千家万户的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稻米混合收购、混合仓储、混合销售。在实际上形成了稻米产品“产量多、品种杂、品质差”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到柳河火山岩稻米的社会信誉,乃至长远发展。

3.2 火山岩稻米种植品种有待规范

我县在火山岩稻米种植品种上存在“多、乱、杂”的现象,2010年,全县种植的品种有50多个,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也只有8万亩左右,有3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下。优质水稻品种短缺,特有品种尚未确立,难以形成具有独特声誉的名牌火山岩稻米产品。

3.3 稻米加工企业多而不强,尚未形成产业优势

2010年,我县通过QS认证的26家稻米加工企业年实际加工生产量仅为6.33万吨,利润620万元,上缴税金只有144万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企业整体规模小,除几家龙头企业外,其他企业均没有建立生产基地,缺乏优质稻米来源;二是企业与农民之间多为松散型的关系,尚未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机制,稻米产业化链条的各个环节缺乏紧密的联结机制。三是缺少稻米深加工项目,产业链条短。当前我县稻米产业还处在“粗加工饱和,深加工短缺”的阶段,产品基本都为食用米,还未有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3.4 品牌建设滞后,经济效益不高

我县火山岩稻米产业的核心问题是“品牌建设”问题。柳河县地处北纬41°-42°之间的世界黄金水稻种植带上,生产的火山岩大米品质和口感均优于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产品,但我县火山岩大米的知名度远远不如黑龙江五常大米和辽宁盘锦大米。由于品牌建设的相对落后,没有形成知名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使柳河火山岩大米在京、沪、杭和长江以南地区不被大多数人了解。

3.5 自有资金短缺,银行贷款艰难,是我县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我县稻米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季节性企业,每年秋季新粮上市后,都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收购和储备,而大米销售一般都是售后付款,导致企业资金流动缓慢,造成了资金严重短缺,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金融部门贷款标准高、手续繁琐、企业有效抵押物少,也导致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困难。

4 对发展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的几点建议

4.1 制定标准、重点扶持,逐步形成产业龙头

柳河火山岩稻米产业的发展,有赖于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而龙头企业的壮大要靠品牌、市场、技术、质量、管理、资金等条件的支持。因此建议制定有关标准,对全县稻米加工企业进行评比,选择发展定位准确、有资金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从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通过龙头企业拉动,实现基地的发展、品种的统一、质量的提升,品牌的做强、效益的提高,真正实现火山岩稻米产业的大发展。

4.2 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加强火山岩稻米园区建设

在农业生态县建设和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火山岩稻米基地建设。以火山岩稻米产业发展规划为目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与农民确定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接机制,使企业从标准化生产中得到更快的发展、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使火山岩稻米产业真正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4.3 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植品种优质化

根据火山岩稻米市场需求,以实施水稻良种补贴为重点,加快优质水稻种植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优质品种种植覆盖率。同时加强与吉林农业大学、通化农科所等科技资源的合作,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步伐,促使水稻品种不断更新、产量不断提高、品质不断优化。

4.4 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延伸火山岩稻米产业链条

把稻米精深加工作为火山岩稻米产业中带有方向性的一件大事来抓,重点扶持大中型稻米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饲料工业、食品工业、生物化工、酿造等高耗稻、高附加值的综合加工产业,提高加工规模的深度和档次。在常规加工食用稻米的基础上,对主产品(稻米)和副产品(碎米、米糠、米胚、稻壳)进行再加工提炼,制成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4.5 努力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

组织力量对中央和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现行的稻米加工业方面的政策进行研究,制定和完善发展我县火山岩稻米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借鉴外地促进稻米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柳河实际加以推广,吸引投资者进入稻米加工行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实行股份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金融部门要强化对稻米产业资金的支持,鼓励稻米企业实行行业联保,解决企业缺少流动资金的问题。

作者简介:王勇(1977-),男,汉族,吉林柳河人,吉林省柳河县粮食局稻米产业协会助理农艺师。

上一篇:粮食核心产区低碳农业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浅谈城市发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