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圣人庸俗化是容易的

时间:2022-04-24 06:54:17

初读《论语》,那时候我20多岁,我一读就有所发现。弟子子游治理武城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也小题大做,推行乐教,使处处“闻弦歌之声”,如临大同之世。孔子跑去一看,就“莞尔而笑”了,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却是认真的,脸红了,说:“我可都是按照老师您的教导来做的!”孔子只好说:“你做得很好!同学们,子游做得很好!刚才是给你开玩笑,开玩笑!――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我初读《论语》,就对孔子的“莞尔而笑”和“前言戏之耳”印象深刻,说明圣人其实很幽默,时不时也喜欢像王朔一样调侃几下,有时甚至还有周星驰风格的搞怪行为。

我的发现如果到此为止那就恰好。问题是那时正不懂分寸,不懂中庸,光发现孔子可亲当然还不够,还必须发现他也和我们凡夫俗子一样充满各种人性的弱点,甚至和我们一样混蛋委琐才痛快。也就是说,光把圣人从可敬变成可亲还不行,还要变成可笑才够味儿。于是我也就进一步有大发现:孔子不仅不是圣人,甚至连是不是“君子”都成问题,因为他在很多时候竟是那么“小人”!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叭佾》)每月初一,便杀活羊一只祭于宗庙,然后回朝听政。此祭即为“告朔”,此听政则为“视朔”。这是老规矩了。而孔子已活在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国王早不“视朔”,只马马虎虎杀活羊一只应付了事。既如此,不如连羊也撤掉,岂不很节约?子贡这样认为,并真的就要那么干。孔子急了,就说子贡,你爱惜那羊?我可是爱惜那礼啊!不能撤哦。我那时一下子就看出来,孔子哪里是珍惜那礼,他老人家实是想吃那鲜美的羊肉!联想到《论语・乡党》篇所载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优生活作风,我认为这老爷子就是想吃羊肉才反对子贡‘去告朔之饩羊”的。而子贡到老还认为仲尼之贤犹如日月之“无得而逾焉”(《论语・子张》)、“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论语・子张》)呢。

再就是有名的“子见南子子路不悦”(《论语・雍也》)的公案。我的“洞见”是,原来号称圣人,骨子里也像我辈一样好色,偷偷摸摸跑去幽会卫国第一大美人,结果反见责于那位弟子,闹了个脸红脖子粗,发誓说自己没有乱来。好玩!好玩!

三十而立,初觉以前太过于以小人之心度圣人之腹了;四十而不惑,更觉“今是而昨非”。

直到我们两眉之间显出深刻的“川”字纹来,我们终于发现,把圣人庸俗化是容易的,理解圣人则很难;我们可以快乐于“食色性也”,但圣人却更快乐于超越于本能和私利的价值体验中。对于孔子来说,那就是“仁”,是“仁者爱人”的价值,他快乐于斯,痛苦于斯。

圣人也可亲,但决不可笑。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能最大程度地超越于人的动物性之上,致力于社会众生的福祉,并胸怀宇宙,为茫茫众生寻找可以慰安生命的理由。把圣人神化固不可取,把圣人俗化却更悲哀。

总有一些人出类拔萃,以其过人的才智和坚韧成就着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可以不崇拜,但必须尊敬;可以不效法,但不可以恶搞。

上一篇:“大炮”与“金桥” 下一篇:中国地方权力运作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