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猪合一,后果如何

时间:2022-04-24 05:52:04

目前,克隆技术正在迅速向实用性方向发展,据有关媒体报道,英国PPL治疗公司已经克隆出五只专供器官移植使用的克隆猪,预计五年以后,克隆猪即可投入商业化生产,将为减轻全球的移植器官负担作出贡献。但也有部分人为此忧心忡忡:“人猪合一”会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天,几位关注这一项研究的留美学者又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围绕这一话题讨论起来。

小林(医学博士):以前讨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时,我一直主张大力发展克隆技术的。我认为克隆技术的成功运用,将会给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人带来福音。可不知为什么,当听到专为器官移植准备的第一批克隆猪在英国问世以后,我却十分担忧。有几个问题想向大家请教:①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上,是否会改变人体原来的基因结构?②动物的疾病是否会通过器官移植的途径传染给人?③动物基因进入人体后是否会影响到人类的未来?

周老(生物遗传工程学教授):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克隆技术的范围。虽然克隆技术在科学方面极其错综复杂,但与涉及的道德和社会问题比较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现在人们对克隆问题的关心,已经从以前讨论的“能不能”,转移到现在的“该不该”上面来了。我个人认为,人和动物之间由于种属的不同,有些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不会传染给人类。但如果人类使用了经过基因改造过的动物的器官,原先那些只在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很可能在人类之间传播。1998年世界著名的《自然》杂志上,有人撰文呼吁应暂停异种动物器官移植工作,认为异种移植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疾病。科学家们怀疑,艾滋病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至于动物器官移植到人体上,是否会改变人体基因结构的问题。我认为,克隆猪的器官虽然经过基因改造,但器官中绝大部分仍然是猪的基因。当这些基因与人体基因相结合时,导致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的可能性也确实存在。两年前,美国在对一艾滋病患者采用移植狒狒骨髓细胞治疗时,明确要求患者在施行移植手术后,过性生活一定要使用,并且终身不可生育,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但基因的改变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观察到的,这种改变可能需要对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的观察,才能最后下结论。

动物基因进入人体后会不会改变人种的“纯洁性”,是否会影响到人类未来,目前也还是个未知数。但从自然界生物链的角度来看,影响肯定会有的,关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在这一切还远远没有明白之前,我认为对“克隆猪”以及类似问题,应该保持谨慎态度。

李医生:从医生角度来讲,当面对一个个急需器官移植来挽救生命的患者时,也许更愿意接受眼前的现实,而不去考虑遥远的将来。我承认小林的问题和周老的想法很有道理,但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充满未知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当初,糖尿病也像瘟疫一样,成批成批地夺走人们的生命,而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使糖尿病患者基本上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社会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异种动物器官移植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疾病,但到目前为止这还仅仅是推测,我们不应因噎废食止步不前。即使将来发生了,人类也一定会找出征服这种疾病的方法。

大张(心理学博士):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有一个因杀人而被判了死刑的犯人,当他得知被判处死刑后,表示愿意捐献出器官,以弥补自己的罪过。可当医生向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征询意见的时候,几乎有一半患者拒绝接受他的器官捐献。对于一个有前科犯人捐献的器官态度尚且如此,让人平静地接受一个猪器官,从我们心理学角度来看,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国有句成语叫“狼心狗肺”,是骂那些黑心肝的人。我不知道当患者得知自己变成“人面兽心”时又会怎么想?即使移植的异体器官不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改变,也许会给移植者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目前使用生物工程技术,将自体细胞体外培养后重新移植回人体的研究已经开始,如重造耳、鼻、血管已获成功。也许若干年后,只要患者衰竭的器官中还存在少量具有活性的“组织”细胞,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就可以在体外重新为患者“制造”一个不会发生排异反应、不会导致基因突变、也不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器官。总之,我认为器官移植是为了挽救人的生命,可如果仅仅是为了挽救少数人的生命,而让大众的健康可能受到动物传染病等的威胁,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周老:如何利用克隆技术为人类服务,确实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一道难题。其实不仅仅在动物方面,在植物方面也存在着同样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规范,则很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记得联合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了会议,150多个国家已签署了《生物安全议定书》协议,对进行基因改造的很多方面作了明确规定。这是联合国的一项重要协议书,其涵盖范围之广是前所未见的,说明人们对基因改造的高度重视和警惕。我想,随着人类对这一问题认识的逐渐深入,相关的法律也会逐步建立起来。

上一篇:溺水――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下一篇:性乱引起的“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