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汤原县双河古城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观察

时间:2022-04-23 11:25:43

黑龙江省汤原县双河古城历史学研究与考古学观察

[摘 要]位于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双河村的辽金时期古城遗址,过去有人认为是辽代五国部盆奴里治所、金代屯河猛安治所、元代桃温万户府治所。通过考古调查与历史文献研究,认为双河古城不是辽代五国部盆奴里治所,是金代屯河猛安治所和元代桃温万户府治所。

[关键词]双河古城;考古;观察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058 ― 06

黑龙江省汤原县境内的双河古城,因靠近汤原县香兰镇双河村,被当地人称之为双河古城。《吉林通志》载:“此城周围五里,地名公木纳,俗因曰公木纳城,即固木纳古城。”①因以被学界称之为固木纳古城。目前关于双河古城的文化性质,多数学者认为该古城“辽为五国部盆奴里部治所,金为屯河猛安治所,元为桃温军民万户府治所,明为屯河卫及海西东水陆城站的托温城、满赤溪站故城,清为布尔哈噶珊。”②笔者于2014年6月10日,随哈尔滨市社科院历史文化资源考察组到汤原县,在汤原县当地文化工作者的引导下,对双河古城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笔者认为该古城被国务院以元代桃温万户府故城,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为准确。至于是否为辽代五国部“盆奴里部”治所,或为金代“屯河猛安”治所,本文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以此推动双河古城文化性质的研究走向深入。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专家、学者指正。

一、双河古城的地理位置及建筑形制

双河古城位于汤旺河下游冲击平原。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9°43′―44′,北纬46°40′―41′,海拔98米。南距香兰镇6华里、西北至双河村3华里。据陪同我们考察的县政协郭主席讲,汤旺河经过几次洪水改道,已把古城冲刷掉三分之二,大部分都已塌陷于河道之中,现在所能看见的仅是古城西边部分的三分之一。距离双河古城东北100余里的汤原县振兴乡振兴村,有“两处朗君古城遗址,两城之间相距3华里,西城周长1370米,东城周长700米。”③根据其出土文物,可以认定为辽金古城。在双河古城的西北伊春市金山屯区北郊,汤旺河右岸,有一处大型横山金代遗址。据《金山屯区(林业局)志》载:“1956年,除出土了石桌、石凳、八面乐舞浮雕石幢、轮制陶罐、铜镜、小木鞋、缸胎釉陶桥状耳罐、铁锹、铜钱、玉石鸟、金质符牌。金牌外包金箔,上面有阴刻的女真文字,及都统所铜印一枚。”④这些出土文物表明金山屯横山遗址,当为辽金时期古城遗址。双河古城西南,松花江南岸依兰市境内,有被史学界认可的金代胡里改路故城遗址。在依兰县城北一里许的古城遗址,普遍认为“辽代五国部越里吉故城,金代沿用为胡里改路故城。”⑤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认为胡里改路治所为“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喇嘛庙。”⑥孙秀仁则认为,今依兰县城南90华里“土城子古城为金代胡里改路治所。”⑦双河古城周围这些古城遗址文化性质的确定,对考证双河古城的文化性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佐证作用。

双河古城形制,基本上呈长方形。东西长750米,南北长500米,周长2500米。掘壕叠墙,夯土版筑。墙基底宽8米,顶宽2米,高3米。南门瓮城仅存3座土包。西墙有马面5个,间距80米;南、北城墙各有马面1个。古城西北角和西南角筑有角楼,北城外面设有两道城壕,西城外设有1道城壕。东城垣及南、北城垣大部无存。城内已垦耕地面积约45亩。地面散布有大量板状碎石块、长方青砖、灰色布纹瓦、轮制灰陶残片、兽面瓦当等,出土了铜锅、铜镜、铁锅、铁镞和宋钱等文物。从古城的建筑形制和出土的文物来看,双河古城是典型的辽金时期古城。

二、五国部各城的建筑年代考辩

目前在松花江中下游,诸如双河古城《黑龙江省志・文物志》记载:“辽代为五国部盆奴里部,金代为屯河猛按,元代为桃温万户府,”①说双河古城是辽金时期的古城,这只是大致的建筑时间范围。作为五国部各治所的古城,应该始建于辽代,为其后的金元所延用。我们判定古城的文化性质,首先要了解古城的建筑时间。目前被学界称之为五国部各古城,是否建于辽代五国部时期,这不仅要看这些古城的建筑形制,更要看古城是否出土了能够佐证古城建筑时间的文物,这样,才能断定松花江中下游这些古城的文化性质。

我们先来探讨辽代五国部各古城的建筑时间。从双河古城的建筑形制来看,此城址的建筑时间,应建于辽金时期,因为在辽代以前,东北地区的城市建筑,其形制不见夯土版筑、附带马面和瓮城的形制结构,只是到了辽金朝时期,这样的古城建筑形制才逐渐完备。双河古城城墙夯土版筑,附带马面,且有瓮城,从这一遗存来看,符合辽金时期古城建筑形制,因此,可以断定双河古城建于辽金时期。从古城遗址情况来看,即使该城在辽代以前就有建筑,那我们所见到的城墙遗址也不会早于辽代,或是在原有古城基础上扩建或改建的。辽以前的建筑淹没在辽以后的建筑之中。至于双河古城,在辽朝以前是否存在,只有待于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

辽朝在松花江中下游两岸建筑城池,应该始于辽朝在这一地区的设置。没有设置是不会建城的,既使在辽以前有城存在,也不会是辽金建筑形制的古城。辽朝曾经在松花江中下游地区,设置过五国部,这为我们确定松花江下游各古城的大致建筑时间,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灭渤海之后不久,《辽史・太祖纪》记载:“天显元年二月丁未(926年4月5日),高丽、桴觥⑻力、H来贡。”②按:五国部在辽初,叛服不定。虽然H、铁力来贡,但当时辽朝还没有对H、铁力等地区实行有效统治。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辽圣宗初期。《辽史・圣宗纪》记载:“统和二年二月丙申(984年3月20日),东路行军、宣徽使耶律蒲宁奏讨女真捷,……已巳,五国乌隈于厥节度使耶律隗洼以所辖诸部难治,乞赐诏给剑,便宜行事,从之。”③这则史料说明辽朝对生女真和五国部地区,实行有效统治是经过了十几年的征讨。《辽史・圣宗纪》记载:“二十一年四月戊辰(1003年5月12日),“兀惹、渤海、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部遣使来贡。”④这是五国部最早向辽朝纳贡的记载。从统和二年辽朝在五国部设置,到统和二十一年才有五国部向辽朝贡的记载。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没有五国部向辽朝贡的记载,说明在这段时间里,辽朝没有对五国部实行有效统治,五国部一直处于叛服不定的状态。到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五国部遣使朝贡,说明此时辽朝基本上平定了五国部及其周边各族。史料记载一年之后,《辽史・圣宗纪》记载:“统和二十二年秋七月丁亥,兀惹、蒲奴里、剖阿里、越里笃、奥里米等部来贡。”⑤从前后两次五国部及其各部族到辽朝贡的记载来看,统和二十二年秋七月,应该是彻底平定了五国部及其周边地区。于是辽朝将五国部等周边地区,所“俘获的诸国之民,初隶诸宫,户口蕃息置部。讫于五国,皆有节度使。”⑥这是辽朝依据“因俗而治”的基本国策,按着辽以前在这一地区较大的五个方国部落,划分为五个行政区,设置节度使,管辖这一地区。五国部各部的名称,仍以原先部族称之。景爱先生认为:“五国部是五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大部落。”⑦干志耿认为:“绝不是五个大城落,而是部族分部,”⑧我认为五国部绝不仅仅是五个部落,或是五个城池,而是由五个部族或是五个中心城市,辽朝按照因俗而治的基本国策,划分的五个节度使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由于五国部原先同属于黑水H,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且地域相连,所以被后世学界统称为五国部。辽朝在五国部地区设置五个节度使级别的部族,最迟不会晚于统和二十二年秋七月,此时五国部已基本被契丹所征服,辽朝即应该开始在此设置。《辽史・营卫志》记载:“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⑨辽朝在五国部设置五个节度使后,为加强对五国部地区的统治,就应该开始筑城。剖阿里国、蒲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这五个节度使治所,如果原先有城,这时应该重新按照辽朝的筑城的形制要求,开始扩建或修建;如果原先没有城,就应该选址建城。在原城址上扩建或是修建,一般要遗留一些原有城的建筑形制孑遗。重新选址所建筑的城,应该是辽的城市建筑形制。从目前考古学所认定的五国部古城遗址来看,建筑形制不规范的古城,有可能是辽设置以前就有的城池,目前所看见的马面、瓮城等形制的古城,应该是辽朝设置五个节度使之后,扩建沿用的城池。建筑形制很规范的古城,具有明显辽金建筑形制特点的古城,应该是辽朝设置之后始筑的城。

上一篇:保拓扑结构的三维细化算法及三维非接触测量 下一篇:关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