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践

时间:2022-04-23 07:46:31

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项目化教学整体设计与实践

摘要: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按照“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定位,调整课程名称为“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在此基础上按照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构造了贯穿课程的两大学习情境、12个学习领域,划分为18个教学单元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 项目化教学 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TH137.1;TH138.1;G64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28

随着液压气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高职机电类相关专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再加上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许多专业教师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1,2],从教学方法方面分有项目教学法[3-5],讨论式教学法[6]、行动导向教学法[7]、构造现场法[8]、工学结合教学模式[9]、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10]等。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院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我校与专业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合作,实施了“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计划,并形成了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根据报告显示,学院2011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认为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重要度为89%,教学对工作岗位的满足度为50%。这表明相关工作岗位对课程的需求度较高,课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岗位需求,但依然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这种背景下,我院液压与气动技术专业教师团队联合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随着知识体系的重构和课程定位的变化,原来以知识理论体系为主的课程名称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特点,参考多所院校的专业培养计划,经过专家论证,我院机电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原来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名称修订为“液压与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

1 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准绳、以实际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液压气动设备应用与维修的综合技能和相关职业素养。改革实施的具体思路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三十多家制造类相关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和我院毕业生等进行调研走访,了解课程面向的岗位主要是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机械零件加工、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生产线一线操作工、数控机床营销与技术支持岗位等。同时,了解相关岗位对于液压气动技术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综合分析就业岗位群对课程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知识需求:理解液压与气动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元件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应用和选用方法;熟悉基本回路和典型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了解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第二,能力需求:具有阅读并分析典型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的能力;根据液压与气动设备的运行管理规定,完成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维护与检修;根据液压与气动设备的传动系统设计图纸和安装规范,完成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试验;根据液压与气动设备的动作和控制要求,进行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改装与设计。

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校外相关学科专家以及专业课程骨干教师共同讨论制定了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

2 课程整体设计

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参考专家研讨意见,确定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类、整理,归纳形成岗位群的行动领域;以提高学生液压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为落脚点,对行动领域进行解构,进而重构为两大教学情境、12个学习领域、18教学单元。并将其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作为培养机电一体化学生的专业学习领域,详见表1。

3 课程实施和效果

3.1 课程实施过程

新的课程实施方案摆脱了以往“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例讲解-课后习题”的教学思路,取而代之的是以工作项目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学任务为载体,主动寻找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整个教学过程在液压与气动实训室完成,实施过程包括分配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果展示、评估总结五个阶段。

①分配任务:学生分组,每组3—4人,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②制定计划:根据任务描述,进行任务分析,确定任务方案。

③实施计划: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按照工作方案和程序实施任务计划

④成果展示:完成项目计划后,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讲解展示任务实施情况。

⑤评估总结:根据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学生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3.2 实施效果

经过工学结合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以下几方面的提升。

①学生学习能力明显增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到了真实的工作过程,动手能力得到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形成了“积极动脑动手—完成任务—成就感—更积极动手动脑—完成跟复杂任务—更有成就感”的良性循环。

②班级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课程综合考评中,全班同学及格率100%,70分以上同学比例占64%。80分以上同学占22%。

③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形式不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组内不同成员之间协调分工,合作交流,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学生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合作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证明液压与气动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我们需要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摸索创新,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保臣,姬耀锋,武文斌,王中营.高职《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液压与气动,2011,(3):41-43.

[2]张帆.高职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液压与气动,2012,(7):44-46.

[3]刘棣中,陈为民.“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6):50-51.

[4]钱振华.项目教学阀在液压与气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16.

[5]吴敏.《液压与气压传动》项目化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34):312.

[6]林清夫.《液压与气压传动》讨论式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3,(22):40.

[7]周晖.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液压转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9,(5):146-147.

[8]王小刚.构造现场:《液压传动》教学形式改革探索[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9-84.

[9]工学结合模式下《液压气动》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0,(3):142-145.

[10]冯贵层,周向.《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12,(28):155-157.

作者简介:黄惠茹(1979-),女,河北唐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评定,现主要从事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北京 101300

李金哲,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北京 101300

上一篇:三角形的加比定理及其应用 下一篇:对一道中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