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中国写意画

时间:2022-04-23 02:42:15

《庄子》与中国写意画

【内容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是儒家和道家。儒家注重社会人事,构成现实层面;道家注重天道自然,构成精神层面。中国的美学思想、绘画、诗词乃至书法、音乐更多的是受庄子精神的影响,中国写意画乃是这种艺术精神的典型体现。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相对。要求通过简炼、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本文将从写意画的创作动机、画家的审美特点、独特的表现技法来阐述《庄子》与中国写意画的关系。

【关键词】庄子 写意画 创作动机 审美特点 表现技法

一、庄子的“游心”与写意画的创作动机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也。”①在庄子看来,大鹏展翅还必须凭借大风之力,因此仍是“有待”的。庄子要追求的是“无待”的自由,即没有任何条件限制的逍遥游。但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他非常清楚,于是只好“游心”,“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②所谓“游心”就是在心灵的世界中自由翱翔。一些画家由于现实生活的失意,寄情于山水、花鸟等。苏轼在《偃松图》中自题“怪怪奇奇,盖是描写胸中磊落不平之气,以玩世者也。”借枯木、顽石寄情遣兴,抒写胸中逸气。南宋郑思肖《墨兰图》题诗为“一国之香,一国之殇 ,怀彼怀王,于楚有光。”他所作的兰花,常露根,不培土,人问其故,答曰:“土为番人夺,忍著耶?”可见,郑思肖作墨兰决不是闲逸之中的笔墨游戏。他寄情于奇特的墨兰形象,表达自己对南宋沦亡的苦衷,表现身处逆境而绝不相类的情操。明朝的徐渭借《榴实图》抒发他那胸怀“明珠”而无人赏识,被社会弃置的凄惨心情。清朱耷“愤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于笔墨。还有写意画中的画竹以示气节,画松以示孤高,画菊以示傲岸……这一切都是画家借画“游心”,运笔以切事,写物以附意,以内在的精神力量超越外在条件的限制,追求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境界。

二、“旁礴万物以为一”与写意画的审美特点

所谓“旁礴万物以为一”就是混同万物,消除物我的界线。“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③这就是外物与自我的交合与变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④庄子非鱼而知鱼之乐,这就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⑤的哲学观。中国传统美学从庄子的哲学观中受到启发,以“无我之境”为最高艺术境界。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神与物游”,石涛的“不似之似”,齐白石的“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等都是从这一哲学思想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方式。所以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⑥这就是郑板桥画竹的心理体验过程。唐・张萱《虢周夫人游春图》,题为“游春”,而不画春的环境,他用“绣罗衣裳照暮春”的手法表现画的主题。画面人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色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人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人自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气息。宋代诗人陆游在谈观赏唐・韩《五牛图》后的感受时曾说:“每见村童牧牛于风林烟草之间,便觉身在图画,而引起辞官求去的愿望。”宋代画院考试“踏花归来马蹄香”、“深山藏古寺”的优秀答卷皆是传达了一种“象外之意”。沈括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也。余家所藏摩诘《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难与俗人言也。”⑦宋大书画家苏轼一时兴起,抓起公案上的朱笔作了一幅朱竹图,别人问他:“世间哪有朱竹?”苏轼却反问道:“世间又何曾有墨竹呢?”摩诘的雪中芭蕉、苏轼的朱竹图都是作者的“得意忘形”之作也。南朝著名画家宗炳在他所写的《画山水序》中,强调审美创造者本身“神思”的主动性,他说:“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于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己,神之所畅,熟有先焉!”这一审美角度决定了写意画家特殊的心理体验方式,得之于象,又弃之于象,留下的便是具有形式意味的意象。

三、庄子的“天地之气”与写意画的表现技法

庄子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起源于“气”,体现在画中,就是讲求气韵。气韵美,是中国艺术文化的最高层次,它可以把作者的学养阅历、功底、性情融汇在一笔一划生成的书画中。仅仅是墨线,却会感到生命在律动,仅仅是墨色,却会感到神采飞扬。所以南齐谢赫的《六法论》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由此也形成了写意画的特殊表现技法:笔墨经济,意韵深厚。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南宋画的原则也是“简约”,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意蕴,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正如宋代禅师宗果的名言:“ 弄一车兵器,不是杀人手段。我有寸铁,便可杀人。”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它省略了江岸洲渚的刻划,茫茫江水之上,只有一舟一人,境界虚阔深远。这幅画表现的是静观万物而超乎尘俗之上的人生哲学,把玄奥的哲理变为简洁生动的视觉形象。南宋的梁楷运用“减笔”最为突出,他甚至运用“泼墨”作画,放弃了历来以线条为描绘的主要方法,而用粗阔的笔势和有浓淡的水墨。这种画法,依靠的是一种气韵,既不可事先打稿子,下笔的时候,更不容有所迟疑。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所以说,写意画,笔墨经济,但意韵深厚。

上文我试从几个角度剖析《庄子》与中国写意画的关系,但是《庄子》一书博大精深,每每展读,就如同欣赏一幅中国写意画,总觉得有挖掘不尽的“象外之意。”

【参考文献】

【1】庄子《逍遥游》

【2】庄子《齐物论》

【3】庄子《秋水》

【4】郑板桥《画竹》

【5】沈括《梦溪笔谈》

(象山县新港小学 浙江宁波)

上一篇:创意自细节 乐趣于创造 下一篇:画品.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