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圈子的力量

时间:2022-04-23 12:03:10

如果要将曹新沉吟着恨不能掰着手指头数出的名字,加上每个人之间各种关联一一列出,画成一张关系图,估计数不清的人名和层层交错复杂的关系能令人叹为观止。在这张圈子关系图里,曹新不是站在源头的人,也不会站在末端,但曹新的圈子却代表了众多以羽毛球爱好而集结而成的球友圈子。

“最早接触羽毛球是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属院前面有一块空地。下午放学后拉几个同学过来,架上一根晾衣服的竹竿,以砖缝作为边线。木头的小球拍,塑料的红头羽毛球,一群孩子能打到天黑尽看不清球飞到哪儿了才作罢。”那时候曹新8岁,球龄就从这一年开始算起了。40年后,刚和妻子配合打完双打,坐在场边的休息椅上落汗的曹新重新打量了一圈刚刚打球的场地,“现在的羽毛球场馆,一个比一个好,收费也一个比一个贵了!”前面走来的刚才的“对手”,是曹新妹夫的同事。

现在回想当时的“野球”经历,曹新的解释是:只要能凑上两个人、两只拍子,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场地。没有比赛规则。曹新在大学体育馆打第一场室内羽毛球之前,从来没发现露天的、在地上划根线的“球场”有那么多问题。

曹新在大学里组成了羽毛球协会,转为“正规军”的他开始带领更多人尝试标准的羽毛球打法和规则,也在这时候,结识了温柔贤淑的大学“球友”,成为了他后来的妻子。不知道这算不算曹新因圈子而结缘的最重要一次。那时候不仅开始守着电视关注羽毛球的各种比赛,也开始注意打球装备的更换。

从重量过沉,几个回台就能让手臂酸痛的木拍子,到弹性非常差的竹拍子,曹新记不清换过多少个。但直到1980年代初,木球拍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金属球拍。用铝合金制成的球拍质量比木拍要轻,弹性要更好,稳定性更高,不容易受到天气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还没等大家对铝合金球拍逐步适应,它又被市场所淘汰了。碳纤维材料的开发,使得羽毛球拍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学同学、大学同学的各时段同学、朋友、家人、工作后的同事、同事的朋友、同事朋友的亲戚……越织越密的网使曹新的圈子里经常组织各种比赛。三八节时,圈子里的女性球友们呼朋引伴,来个三八对抗赛,让一旁只能看球的男士们干着急;儿童节时,圈子里球友们的孩子来个“少儿精英赛”,人多得必须按年龄分组比赛,热闹非常;国家有重大自然灾害时,还立即集合大家组成“爱心募捐赛”,分设各类奖金,赛后全部捐给灾区……

到2008年,曹新的球龄正式累加为40年。“现在我平时一周打3次球,每次两小时。周末至少半天,打累了坐着看别人打也觉得心里舒服。”曹新说这话时,手里一直把玩着一个羽毛球,顺着羽毛的纹理往上舒展着。

40年,因为羽毛球结识了太多朋友,妻子是打球认识的,女儿也是3岁就抓着球拍东砍西敲的主儿,曹新的生活已然完全跟羽毛球交集在一起了!

上一篇:名嘴说奥运 下一篇:转播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