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命题/半命题作文立意的方法

时间:2022-04-22 11:11:30

浅析初中语文命题/半命题作文立意的方法

摘 要:命题/半命题作文看似古板,但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内容相对单纯,指向相对明晰,判断标准易于建立,重要的是它更接近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在没有更恰当、更合理的作文样式被确立之前,命题/半命题作文是所有命题者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必然期待。本文针对江苏省中考(半)命题作文的大趋势,谈一下笔者对于文章立意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命题作文 中考 立意

中考作文题型在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选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命题样式此消彼长的变化之后,近年来又开始逐步向命题作文集中。今年江苏省有10个地市的中考作文为命题作文,如,南京的《也是一堂语文课》、苏州的《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南通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占到了总量的77%,其余均为半命题作文,如,无锡的《快乐来自于》(成功;梦想;爱心;坚持)。本文针对此类作文立意的教学难点,做初步的阐释与分析。

一、作文“立意”的内涵

(一)什么是立意?

写作中的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得多,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命题作文作为作文训练和中考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必须按题目规定的内容写作,不能离开问题去自由挥洒,纵横驰骋。

(二)立意有哪些要求?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这是在鲜明、正确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文章要力求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二、如何进行作文立意

元代戴师初曾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正语也,停之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可见,文章的立意只有突破第一、二个思考层面进入第三个思考层面,才能寻求最佳的立意,那么如何实现文章立意的新突破呢?

(一)纵向开掘法。

面对作文命题时,应抓住它,沿着它自身的内涵,一层层地深入探究并融入自己的个性思想,反复思考开掘,寻找出深层的本质的东西来,或得到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以“爱”为命题进行写作时,有的同学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深圳打工的姐姐生病了,老板和同事悉心地照顾她,春节前姐姐痊愈了,带着打工挣的钱回到了家,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温馨的春节。这件事自然能体现“社会是个爱的大家庭”、“生活处处充满爱”这样的立意,但若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文章的深度和新意还远远不够,若能进一步深入挖掘,结合中央提出的“三农”政策,挖掘出“党的政策如阳光温暖农民朋友的心”这一立意,表现党和中央对农民朋友的关爱,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有了深度,也有了新意。可见,只要深入探究,许多看似平淡的事,或者司空见惯的感受,也能写出佳作,写出深意。

(二)横向拓展法。

当运用纵向开掘法到一定深度无法再深化时,就不妨联系生活实际做类比联想,这样往往受到启迪,发现新意。例如,有的同学看到“父亲为一棵小树整枝而误伤小树”,联想到生活中“好心的父母因爱而误伤孩子”;有的同学由“爬山时只顾爬到山顶而没有欣赏路上的风景”,联想到“人生就是一道风景,但愿我们都能好好珍惜每一处景致”。许多名家成功地运用类比联想,创作出了许多佳作,像杨朔由蜜蜂的辛勤酿蜜,联想到农民的无私奉献,由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劳动人民,于是有了《荔枝蜜》;周敦颐由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联想到洁身自好的君子,于是有了《爱莲说》。运用类比联想横向拓展,关键是由某种生活现象与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做多角度的联想类比,然后从各种启迪中选择新颖而富有时代气息的立意。

(三)发散思维法。

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 ,我想对你说》这个半命题的作文时,不少同学首先想到的是:对老师说,呼吁减负,呼吁民主的师生关系;对父母说,渴望父母的理解;对同学说,呼唤纯洁的友情;等等。诚然这样的立意可写,但却缺少创新,如果能换个角度立意,如,写《布什,我想对你说》呼吁和对战争,写《人们啊,我想对你说》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写《社会,我想对你说》呼吁全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写《偷猎者,我想对你说》告诉人类善待动物……这样的立意就有创新性了,不仅富有时代气息,而且培养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四)侧向思维法。

运用侧向思维方式,也就是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解决问题。例如,笔者在指导《冰》这个命题作文时,一般学生都容易受“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的影响,论述“学生可以超过教师”、“积累”、“坚持不懈”、“有恒心”等,这几种立意虽不能说错,但给人面目陈旧之感。有的学生别出心裁考虑“冰”的产生是因为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这一立意,还有的学生想到“水与冰本为一家,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公仆”。这样一来,文章的新意就不言而喻,而且胜人一筹了。

三、小结

北宋诗人苏轼曾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见角度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不妨也换一个角度,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开掘他们创新的源泉,使学生的作文步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郭雪莲.中学生作文立意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02期.

2.刘富春.如何写好作文[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25期.

3.匡小英.创新让你的作文更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办).2005年03期.

上一篇:谈谈考场作文审题 下一篇:小学作文教学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