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4-22 05:49:14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 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几年的发展,为国家各个领域培养了众多高级技能型人才。但随着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课程体系设置、师资情况、专业设置等问题的凸显,有效有序地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使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并且在改革中将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本文就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作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发展

高职教育从无到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一些高职院校在摸石头过河的状态中前行,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传统教育教学的老路子;一些高职院校将主要工作重点落在基础设施和实验实训设备的添置及生源的增加上,对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教改科研项目申报少,资金投入不足,科研时间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前身是中职或技校,管理者用管理中职的方法管理高职院校,对现代教育改革成果的推广使用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高职教育教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下半年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改项目研究,有些高职院校的项目实施研究已进行了几年之久,有些院校已经完成了特色专业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成果,总体而言,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广袤。但是,相当一部分院校还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甚至使用中职的教育教学模式。虽然这几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改,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改革上有了一定效果,但距离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教育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近些年,我国本科教育不断普及和扩招,高职院校不断增加或扩建,适龄入学学生数量的减少,使高职院校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降低,每一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考试院划拨的招生数量,有很多院校即便在最后的征集志愿环节也招不到几个生源。一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该校的生源紧密相关,随着生源数量的不断减少,一些高职院校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会关闭消失并不是危言耸听。而吸引生源的重要因素――毕业生的达标度和就业率,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密不可分,唯有紧贴时代形势开展好教育教学改革,狠抓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避免关门的命运。

(二)校企合作的形势堪忧。个别院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度和开展力度不够,缺乏相关体制机制的支撑,导致企业无法走进院校,学生无法走入企业。

(三)经济体制的转型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默守成规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增减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毕业生质量等方面严重滞后需求。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发展程度失衡,很多院校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薄弱,特别是某些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院校,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高职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重点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改中的实施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①。

现代教育技术对高职教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所需求人才的技术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着,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着眼于企业的需求开展教学,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紧缺岗位的要求。实践证明,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无法适应这种改变,必须依托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适应面向企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二)高职的教改提倡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技能与知识,在做中学,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先进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

(三)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将这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最先进的海量学习资源,是扩展眼界提高职业素养的一种崭新方式,为毕业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职业基础。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教学资源多元化、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使抽象枯燥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成效显著。

(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而且可以自我构建并学习知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促进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持续提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可以将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验实训进行有机结合,又可以节约教学经费。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所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这一教学目的更好地实现。

三、高职院校实施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保障资金到位,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顺利开展。

可以面向社会开设有偿的、具有职业技能特点的网络课程;高职院校的师资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相应的专业开展各种有偿的技能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等机构有偿开放使用学校的教学教育资源,比如图书馆、机床、计算机机房等;将企业请进校园或者将学生送到企业,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对用于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经费,院校相关部门一定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此项经费的合理合法使用,为经费的真正落实保驾护航。

(二)加强并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

1.科学地、系统地分配硬件、软件的投入,把握好投资的比例,保障整体效益的发挥。做好市场和专业发展趋势调研,保证在硬件投入上立足实际并能满足将来规模扩展的需求,软件方面应达到集成交互、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院校相关部门必须做好整体规划,逐项进行,避免经费重复投入。

2.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不容忽视,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换并整合。

(三)拓展师资培训的途径,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现代教学技术类课程或者相关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需要高职教师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精通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又能熟练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落实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刻不容缓。在培训中,要求立足实际、明确培训目标,不断对培训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流于形式,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仅要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还要落到实处定期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以考核促进运用和提高,将现代教育技术当成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四)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有效运用保驾护航。

任何一种新教育理念在实施之初都不会太顺利,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建立健全合理的考核机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在日渐推广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

1.建立专门的组织结构,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明确中心职能。建立健全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领导体系,解决以往职能不清的问题。建立高职院校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合理、快速持续发展的实施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有序管理。

2.以评价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制定,要以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为考核标准,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否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为标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既是实现科学管校的目标,又是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合理有效运用的保障。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改的有机结合和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序有效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囊括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相应调整和完善。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定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注释:

①刑建英.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9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并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S].2000.01.17.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35-150.

[3]陈阳,陈欣.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2):6-8.

[4]江海泉,刘静.对现代教育技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6,(3):41-43.

[5]王文苏.校企联合办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2):17-18.

[6]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06):43-46.

[7]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1):20-22.

上一篇:论卓越工程师的层次化培养问题 下一篇:对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