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交车调度系统的意义

时间:2022-04-22 04:21:33

论公交车调度系统的意义

摘 要:智能公交系统使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公交行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体现高新技术力量和先进管理思想的同时更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智能公交;自动报站;GPS定位;GPRS通信;GIS技术;电子站牌

中图分类号:U292.4文献标识码:A

一、绪论

(一)智能公交系统概述

智能公交系统基于GPS定位技术、GPRS通信技术、GIS地理电子信息技术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公交车辆运营调度的智能化。公交车辆运行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面向公众乘客的完善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电脑营运管理系统和连接各停靠站的智能终端信息网络,加强对运营车辆的指挥调度,推动智慧交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

智能公交系统通过对域内公交车进行统一组织和调度,提供公交车辆的定位、线路跟踪、到站预测、电子站牌信息、油耗管理、自动排班等功能,以及公交线路的调配和服务能力,实现区域人员集中管理、车辆集中停放、计划统一编制、调度统一指挥,人力、运力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的动态优化和配置,降低公交运营成本,提高调度应变能力和乘客服务水平。

(二)智能公交系统的构成

信息化智能公共交通系统需要具备如下功能特征:

有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包括操作型数据管理和分析型数据管理。其目的是保障日常运营的高效管理、规划和调度的科学决策分析,以及对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咨询服务

具有公交运行基础数据的采集能力和手段,保证系统的数据源基础。这些基础数据包括:以公交站点上下客人数为主的交通需求数据、公交车辆运行车速及站点停靠时间数据、车辆驾驶状态数据等。

对用户友好、高效的信息能力,包括为公众提供公交信息服务这一任务由电子站牌子系统完成。

由上可知,基于GPRS的智能公交系统主要由公交信息中心、车载子系统、电子站牌子系统构成。

(三)智能公交系统的主要功能

智能公交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辅助处理功能,自动适应道路公交情况和乘客的需求,实现最佳的调度运营与管理。通过对数据管理和分析,保障日常运营的高效管理、规划和调度的科学决策分析。决策支持为支持科学管理和决策所必需的系统分析和系统状态预测能力。

智能公交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我国公交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交行业虽然近些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智能公交系统的兴起、快速BRT公交的崭露头角、空调公交车辆的大范围覆盖等等都提高了公交运营的管理效率和乘客的服务质量。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公交行业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

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化的政策,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

公交服务依然处于低水平状态。公交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

公交服务质量总体上仍然相对较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运营、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二)我国公交行业现状问题的分析

公交行业所面临的上述问题,究其根本,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原因:

城市公共交通的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法律规定的层级比较低,导致在实践中缺乏足够的权威性。现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主要依赖政府的协调和行政干预。

城市公共交通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在我国城市发展规划中,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线路布设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战略,使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公交线路覆盖率,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不能满足乘客的需求。一方面是公交车辆的拥有率低;另一方面,我国公交线路覆盖率低,换乘困难。

对公共交通投入不足,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公交经营环境恶化,许多城市设置的公交专用道标准明显偏低,甚至有些城市设置的公交专用道并不是让公交车优先通行,致使公交车辆速度反而下降。在财政补贴和财政补偿方面,一些城市出台了许多面向社会特殊人群乘坐公共交通的优惠政策,但却没有给予企业应有的补偿,致使公交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滞后,市场运作不规范。近年来,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发展的实效还不够明显,市场监管不到位,企业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跟不上,企业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难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三)我国公交行业的市场前景

“公交优先”是目前城市建设的根本策略之一,为了还路于无车族,这一策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仅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动作迅速,而且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股热潮。今年一季度,公交客车同比增长47%,位列各大系列之首,说明这项政策已经从宣传、预热阶段转向了具体落实阶段,加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这些重大项目的强力拉动,公交优先的落实速度已大大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窗口的公交客车的档次得到很大提升。特别在上海、广州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大批价位较高的低地板公交客车,另外,即使在中西部的许多大城市,也都将提高公交客车档次作为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为高档城市客车的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智能公交系统的影响

智能公交系统的引入,即使得服务更加全面、准确,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形象都大幅提升,同时又使的运营管理更加科学、严谨,极大地控制成本,从而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人员及司机素质得以提升,不但能够消除运营管理中“人情”因素引发的员工违章处罚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员工学习、掌握先进科技的热情。

可以促进公交企业的形象建设,因经济利益导致“疯牛车”、“蜗牛车”现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匀速运行,安全行车”可由强制“要你做”变为员工“我要做”的自觉行为。行车责任事故频率也会大幅度下降;事故、违章都会有所下降。

可以节约车辆消耗成本。通过统计比较,由于车辆在匀速运行状态下的油耗和机件磨减少,油耗和修理均下降5%左右,车辆返修下降。

由于司机在平和的心态下行车,把精力投入到服务商,乘客满意率会因而不断提高,加之匀速平稳的行车环境,给乘客增添了安全舒适感。

同时还能密切上下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对个别违纪人员的处罚透明度高,摒弃了人为因素。管理人员也从繁杂、紧张、撒大网式的全县稽查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为一线司乘人员排忧解难,关心职工生活,探寻企业发展新路上,公司的亲和力、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总结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建设智能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全方位公交3G视频监控系统、实体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以塑造平安公交、智能公交为出发点,是公交行业发展的必然,它将会为公交行业带来更新的气象。

上一篇:谈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