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04-22 06:58:58

关于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基础土方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 土方工程类型以及施工特征

在日常的土建工程项目中,较为常见的一些土方工程主要有以下几种:开挖和回填地下工程、场地的平整、地坪碾压和填土、开挖和回填管沟、基坑以及基槽等。而在这些土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又包含了开挖土、填筑土、运输土、土壁的支护、清理场地、施工排放水以及测量和放线等一系列施工环节。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包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面积涉及的范围较广、施工的劳动强度较大;第二,受影响和限制的相关因素比较多;第三,施工环境或者条件相对比较复杂。

在土方工程中,由于其施工的对象主要为土,因此,施工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工程的属性以及土工程的类型,其中土工程的分类按照土开挖的深度和困难程度来进行划分的话,通常情况下可分为8种。工程属性可依据施工范围区域内土自身的密实度、土渗透性与可松性以及其含水量等相关因素来明确。在计算和调配土方工程的数量时,必须要对场地平整的土方量、基槽和基坑的土方量进行计算,在明确了场地的标高以后,再来计算场区各位置土方的开挖数量以及填方量等,除此之外还应熟悉相应的调配原则以及方案等。

2 建筑基础土方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由于该工程的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容易受气象、地质以及水文等各方面条件因素的影响,同时其工程量也比较大,因此,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首先应该收集和工程施工相关的所有资料,比如工程区域内的气候与地质资料、当地所测量的实际地形图纸、土方施工图纸、工程施工范围内原地下管线埋设资料以及构筑物的竣工图纸等,基于对这些资料信息的了解,使其施工方案更为合理且科学。此外,还应提供对应的水准点以及平面控制点,将其作为工程施工测量放线以及验收所依据的参考资料。

在施工之前,应该将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内全部障碍物清理干净,比如已建的构筑物、已有的电力设备、道路、地上下管道、树木、通讯以及沟渠等,这些均应该在施工之前妥善地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处理好施工范围内的地表土层,对于工程施工质量会造成影响的各种土层、垃圾、腐殖土、草皮以及大卵石等均应及时进行处理。

在施工范围内进行临时排水设施或者永久性排水设施的设置,在山坡区域,应该在比较高位置进行截水沟设置,从而有效避免地面雨水进入到挖填区域范围内。同时,还应进行测量和定位放线,按照规划部门所实际测放的水准点、建筑界线以及街道的控制点等来实施测量与放线,待其所有工作都准备好后,才可实施建筑基础土方工程的施工。此外,要注意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之前应该将临时施工场地所需的道路修筑好,适当开辟相应的工作面,从而为建筑基础土方工程的施工打好基础。

3 建筑基础土方工程施工工艺

3.1 填土压实

3.1.1 振动压实。即在土层的表面上放置相应的振动压实设备,在设备不断压实和振动下,土层中的土颗粒就会产生相应的位移,以此达到一种紧密的状态。这种压实法对于砂性土而言,压实的成效较好,同时其振动的效果也比较好。

3.1.2 碾压法。即通过机械滚轮自身压力作用来将土壤压实,使其能够达到施工所要求的密实度。这种碾压方式所采用的碾压机械主要包括两种,即羊足碾与平碾,其中平碾为一种自行式压路机,该机械设备的动力为内燃机。由于在碾压砂土时,在羊足碾压下其土颗粒就会向周围进行运动,破坏土结构,针对这种情况,在碾压时,事先应该轻碾,接着再实施重碾,这样其碾压的效果相对于之前而言,要好的多。此外,在碾压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平碾的速度不可大于2km/ph,而羊足碾则不可大于3km/ph。

3.1.3 夯实法。即通过夯锤在下落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来进行土壤的夯实,压缩土体中存在的这些缝隙,使土粒能够更加紧密地排列。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用在碎石类、粘性土或者湿陷性黄土的填土地基工程中。

3.2 回填土的施工

3.2.1 机械压实。在利用碾压机械设备实施碾压前,应事先用轻型的推土机将其推平,在低速的前提下进行4-5遍的预压,确保其平面保持在平实的状态,先静压接着再振压。在碾压时,要保持好设备行驶的速度,控制好其压实的次数,同时基础管道和压实机械设备间应该隔开一段距离,以免压坏管道或者基础,出现位移现象。填土的厚度通常在25―30cm,碾压的遍数通常为6―8,在实施碾压时,应该从其两边至中间这一方向来进行碾压,不可出现漏压。在碾压完后应该用推土机来实施表面拉毛土,当然也可采取人工的方式。若其表面较干,可用水将其湿润接着再进行回填,从而确保其上下层的粘结紧密。

3.2.2 人工夯实法。当机械设备不可压实的地方就可采用这种方式,在打夯前应该使填土平整,利用打夯机来依次进行夯打,不可留任何的间隙。

3.3 施工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3.3.1 场地积水。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有三种:一是明沟排水,即沿着施工场的四周进行排水沟的开挖,接着再在其沟底进行水井的设置,使其和沟底相连,最后利用水泵将水抽掉。二是深沟排水,即在施工场地外距离基础边大约6-8m位置处进行排水深沟的开挖,通过这一深沟把场地内的这些积水引入到集水井,接着再利用水泵将其排出。三是,借助于施工场地四周或者内部相应的下水道或者渗排水系统来排水。

3.3.2 填土方若存有橡皮土。其解决措施为: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鉴别,在回填之前,必须要清理干净基坑,在基坑内不可存有树根或者垃圾,若橡皮土的面积较大,可用碎石砖、干土或者石灰等相应的吸水材料填入到该土方中,若其工期不是很紧张,可挖出橡皮土,将晾晒以后再来实施回填。

4 常见问题的处理措施

4.1 场地积水。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预防措施为: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其对应的治理方法为:①明沟排水法;沿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再在沟底设集水井与其相连,用水泵直接抽走《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施工场地基础边净距0.4m以外.场地的四角或每隔20~40m应设1个集水井)。②深沟排水法。如果场地面积大、排水量大,为减少大量设置排水沟的复杂性,可在场地外距基础边6~30m开挖1条排水深沟,使场地内的积水通过深沟自流入集水井.用水泵排到施工场地以外沟道内。③利用工程设施周围或内部的正式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将其作为排水设施,在场地一侧或两侧设排水明沟或暗沟,把水流引入渗排水系统或下水道排走,此法较经济。

4.2 填方土出现橡皮土。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料回填。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①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②回填前,不允许基坑内有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

其对应的治理方法:①如果土方量很小,挖掉换土,用2:8或3:7的灰土(雨冬期不宜用灰土,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事故)、砂石进行回填。②如果面积大,用干土、石灰、碎砖等吸水材料填入橡皮土内。③如果工期不紧,把橡皮土挖出来,晾晒后回填。

参考文献:

[1] 田丰,李旭亮.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6).

[2] 蒙文君.浅析建筑基础土方施工工艺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07).

上一篇: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 下一篇:关于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