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作文老师是课外书

时间:2022-04-22 06:57:56

最好的作文老师是课外书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滨州第一中学参加了《于永正习作教学报告暨“三三九”式快乐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会》,认真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教学报告,深有感触。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中小学语文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好作文等,老生常谈,却总感觉力不从心。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报告,我眼前一亮,茅塞顿开,虽没有力挽狂澜之能事,却有一种试一试的冲动。对于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他情趣盎然的一节习作课(一节枯燥的作文指导课,被于老师上得生动、有趣、活泼,于老师的幽默风趣与学生的表现一样可爱),另外,他报告中的经典语录:“最好的作文老师是课外书。”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同时在作文教学中,也做了不懈的努力。

一 日积月累,丰富语言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杰作,引导学生多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都没有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应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那样似地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写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每学期我都要在班里开展一系列的“日积月累”活动,如,结合学校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设计“每周一诗”“每日一说”“每日一读”等积累训练,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这样做一方面能督促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演讲活动,全班学生都能积累到一些优美词句,丰富他们的语言素材,全面地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捕捉整理信息,厚积而薄发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薄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能写出好作文的。中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来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如:

1.编写制作“好书推荐卡”

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作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人人制作,定期更换,不断地为学生提供多种有效的信息。

2.编写制作“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先生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工夫在平时,依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提供的有限知识,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报刊、网络等),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学生作文奠定基础,为学生们开辟一片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注意素材的积累,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厚积而薄发,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期待我的学生“下笔如有神”。

上一篇:浅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如何在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