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核心促进有效教学

时间:2022-04-22 05:26:25

以问题为核心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指由学生以及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促进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法

“学习共同体”指学校班级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良好作用,保证高效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习成员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共同的目标,分享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交流、互动,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必须要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设计和选择才能形成,达到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群体学习氛围。

问题教学法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的孔子以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那里,就有其存在的痕迹。在今天的教学中运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在“学习共同体”的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因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学三环节“课前预习,自主生疑”、“合作探究,互动解疑”、“延伸拓展,内化迁移”就是分别依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来开展的。问题教学法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解决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很难发挥出来”的局面,契合了美国杰出的思想家洛威尔“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的教育思想,成为“学习共同体”学生的学习任务核心,为互动有效学习提供了条件。

问题教学法在“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教师要梳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优化,提炼重点问题为线索串连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较多的参与机会,发挥共同体的互动交流人际作用;培养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牢固地掌握问题教学中的知识点的同时,有助于他们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共同体”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通常采用四个步骤:“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概括总结”。学生在这个过程独立思考、教师引导、互相启发中获得知识技能。四个步骤中,教师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犹为关键。问题教学法的局限性也体现在“问题”上,如:问题设计较为困难;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强;教师所需的教学技巧较高;学生获取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而且,目前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问题教学就是不间断地提问,一堂课提出的问题越多越好。其实,问题不贵多贵精,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层层深入,而且要注意一定把握提问的节奏,否则,问题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加重学生的课堂负担。同时也不宜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提问题,而应该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置疑问,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吃透课文,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把问题的解决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和在关键处进行“画龙点睛”。

在“学习共同体”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一、从情感的角度设计。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对文本中的人或事物会产生喜爱、厌恶、赞赏、痛恨等情感,教师由此设问,有助于培养。二、从想象的角度设计。“空白”指的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透过可知部分去想象、思考,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越丰富,创新能力则越强。有效利用文中的空白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从体验的角度设计。体验是人由课题的刺激而生成的切身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一部作品,由于读者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思想境界的不同,体验也不同。

在教学过程使用问题教学法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得当的提问方式和控制发问的频率;二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度适合;三问题要清晰、明了、层层深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四注意倾听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学会随机应变,根据学生的课堂理解掌握情况改变教学思路。

上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下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