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

时间:2022-04-22 04:52:40

中国自古民风醇厚,百姓心地慈善,表现在对待客人上,可以用古代哲人一句话来概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客人临门,尤其是远客、贵客光顾,待客的那份真诚和热情,真似火一般烫人。

待客的方式和内容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吃。不管多穷,总要让客人吃上点好的。这恐怕同生活条件相关。过去,大家生活水平低,饭菜里油水少,肉更难吃到。来了客人,第一就是让客人美美吃上一顿。客人吃得满意,主人才算舒心。

这样的事我就碰到过。幼年时,有一次,我同父亲到一位亲戚家去。父亲同这位我叫大伯的亲戚以前在鬼子侵略时一起逃到外地谋生,有患难之交,已十几年未谋面。我们来时,这位大伯家道败落,他也是破衣烂衫。但中午吃饭时他还是端上了一大碗香喷喷的炖肉。我已是一半年都没闻到过肉味,只顾自己解馋,大伯在一旁微笑。过后我才知道大伯哪有钱买肉,他为了招待我们,是叫儿子把自己家养的一条小狗给宰了。

还有一次,母亲带我到千里之外的一位战争年代失散的姐姐家去。姐妹相见,自是百感交集。姨姨家地处塞外,盛产玉米、土豆,待客最好的食物是莜麦、黄米,肉是没有的。我们去后,母亲正和姨姨叙旧之际,我在院外玩,看见姨父扛着一条长凳出门了,过了很长时间,他回来了,手里拎着一只鸡。原来,为了招待亲人,他竟把自家仅有的值点钱的家具卖掉了……

现在人们富裕了,请客已非昔日可比。有客人登门,那更在吃上大下功夫,不然就觉得显示不出对客人的热情。

近日,我读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书,里面讲到他同美国专家的交往。有一次,他邀请美国专家到他家里作客。洋客临门,这更是一件大事。为了招待好客人,他专门请了朋友帮助,有擅长烹制江浙风味主菜的,有烹制川莱、小吃拿手的,还有几位是专门包饺子的。厨房里外,切洗烹炸,蒸气弥漫,十分热闹。美国专家和他的夫人看了后,十分惊异,异口同声地说:“这么多东西我们可吃不完呀,太丰富了!太丰富了!”吃饭时,桌上摆满了各种凉菜、热菜,可让老外开了眼界,饱了口福。

一年后,这位朋友到美国讲学,曾到他家作客的美国专家同样邀他到家作客。美国专家事先就说明:“我家可没有你那次那样多的菜肴,是‘非常简单’的。”

我相信,这位美国专家的家宴一定是“非常简单”的。虽然请的是来自大洋彼岸的异国的佳宾。

介绍外国人请客的文章过去也时不时在报章上读到过一些。在那些发达国家,请客多是象征性的,人们重视的不是吃多少美味,而重视的是它的社交意义。所以,吃的都是十分简单的。丰富点的,也就是一个汤三五个菜,就连国王、总统、首相举行的国宴也没有几个像样的菜,你不但不能大快朵颐,甚至连吃饱都难。有时说是主人请客,但吃完后还让客人自己掏腰包。有一篇介绍澳大利亚风情的文章,说在那里,客人不提前给主人说好要去吃饭,即使赶上了饭口,主人也会把客人晾在一边,自顾白吃饭而不会过问一声。

外国人的做法并不是所有都适合中国国情,但在请客中,国人从物质匮乏时期带来的一些做法确实需要改一改了。请客时大操大办,主人忙于操办饭菜,思想感情上交流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另外,现在人们富裕起来了,嘴都不馋了,对山珍美味并不希罕,一请客就是大鱼大肉,反而会倒胃口;三是请客时饭菜过多,大部分都剩下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主人如果不愿浪费,自家热热吃掉,得好几天才能吃完,这也不卫生呀!

在这一点上,我们真得好好学学外国人,既待客以诚,又不尚奢华。

上一篇:盆竹的栽培 下一篇:科学养生保健 全民同登寿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