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健身器材的“健身”之路

时间:2022-04-21 11:10:27

室外健身器材的“健身”之路

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城市广场、公园、小区以及广大农村的公共活动场所配置安装的健身器材越来越多,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但随着健身运动的普及和使用频率的增加,由器材质量不合格、采购安装不规范、使用方法不当、缺乏维护监管等导致的人身伤害事件屡有发生,安全隐患逐渐凸显。

针对室外健身器材亟待监管的现状,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自之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出台正当其时

我国室外健身器材主要指“全民健身路径”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所配建的器材,目前全国各地配建的室外健身器材总数已达到330多万件。然而,由于在配建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在采购中片面追求低价,缺失验收环节,导致质量不过关;由于器材采购方、提供方、使用方、监管方之间责任不明晰,造成安装使用不规范,“重建设轻管理”“有建设无管理”等问题逐渐凸显。

除器材本身损坏得不到及时维修外,使用说明示意图缺失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很多健身场地,看不到原本应该立于醒目位置的警示牌,甚至一些器材本身的示意铭牌也残缺不全。这样,人们面对相对复杂的器材就会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理解使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健身器材普遍存在“超期服役”的现象,由于年久失修,有些健身器材虽然“缺胳膊少腿”,但仍在“带病作业”,这样很容易“出手伤人”,带来安全隐患。

根据国家标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 19272-2011)的规定:健身器材从生产、维护到保养都有明确的规定,也有相应的保质期。比如,室外健身器材因长年暴露在风吹雨淋的户外环境下,不仅要求设备具有良好的防松动、防水性能,而且对器材表面质量要求也较高,不能出现毛刺、掉漆、生锈等现象。通常这些器材一般会在投入使用两三年后开始损坏,按照器材的不同,分别有一年、二年、三年等不同的使用年限,一般最多要在使用八年后蠓稀…

但由于上述标准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加之全民健身器材的采购、提供、使用、监管主体目前已出现新的变化,配建管理各环节责任划分不清晰,暴露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愈来愈多。

管理主体明确

《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以器材配建管理工作为主线,为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不仅明确了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责,也对采购、安装、监管、使用、维护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标准化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撑。

《办法》提出:器材配建工作应坚持因地制宜、保证质量、建管并重、服务群众的原则,要符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以及其他相关国家标准。

《办法》规定:提供室外健身器材的体育主管部门应与器材接收方、器材供应商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器材的产权、管理维护要求。器材接收方(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园或广场管理部门、机关、企事业组织和单位)对配建在本组织和单位所辖区域内的器材担负日常维护和管理责任,以避免出现健身器材损坏后无人修缮的问题。

安装质量有保证

在室外健身器材的招标采购上,体育部门将采用综合评分法,取代以往的“低价中标法”,通过对器材生产厂商的综合实力、器材质量和技术含量、报价等进行综合评判。以往因“低价中标”造成的质量差、种类少、升级换代缓慢的情况,将有望得到改善。

同时,《办法》规定:器材应配建在与其型号和数量相适应、日常管理有保障、器材使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场所、场地,并按照国家标准铺设缓冲层。新安装的器材应设置使用说明标识牌,对可能因使用不当造成人身伤害或造成零部件损坏的器材设置警示标志,并按照产品认证要求配置二维码等信息监管标识。要求器材从安装开始,就要激活二维码,其状态被数字平台实时监控,出现故障通过手机实时上报。对生产厂家维修不及时或产品质量连续排名倒数的,第三方机构将对该厂家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列入政府采购黑名单。

服务“全人群”

《办法》更重视服务器材的使用人群,提出“全人群”覆盖的概念,为保障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健身需求,促进室外健身器材由政府需求购买导向,逐渐向终端客户需求导向进行转变。

可以说,《办法》全面规范了我国室外健身器材的采购、安装、监管、维修与拆除等工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业内人士指出,室外健身器材的配建,是当前基本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民生实事之一。《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具体行动。相关部门、单位和组织,必须认真落实该《办法》,对室外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予以高度重视。在建设初期就应明确建管责任,不仅要求场地环境和器材配置符合质量安全标准规定,而且要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等后续工作,定期检查安全隐患,及时维修更新、更换。真正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为创建和谐、健康、安全的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为防止健身器材沦为“伤身器材”,也请每位使用健身器材的健身爱好者爱护器材、文明健身。在使用这些室外健身器材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文字及注意事项,根据其功能作用、适宜人群及使用方法,结合自身状况科学选择、正确锻炼,并掌握动作要领,量力而行,以真正达到休闲健身的目的。

上一篇:关于如何强化建筑工程中有效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探讨农业科技档案的存档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