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探析

时间:2022-04-21 12:51:41

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探析

摘要:农民工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后产生的特殊群体,伴随着农民工的各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对农民工“临时夫妻”现状进行了解,进而探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的措施,才能彻底解决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临时夫妻” 配偶

一、农民工“临时夫妻”现状

“临时夫妻”来源于2010年作家王子群所写小说《临时夫妻》,也叫作搭伙夫妻,是指已婚的农民工夫妻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因外出打工与配偶分居,临时与他人组成的家庭并一起生活的两性关系。

(一)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基本概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始走向富裕的新时代。特别是本世纪初开始,经济飞跃发展,沿海一带的经济状况空前繁荣,产业不断升级,劳动力需求旺盛。此时的农村正值经济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期,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这种“推拉”力量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成群结队到沿海一带打工。大多数农民工都是由内地向沿海地带转移,所以“临时夫妻”现象在沿海一带尤为明显。在广东东莞一带,“临时夫妻”已经成为农民工全体半公开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形成群居效应。

(二)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的危害

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有着极大的危害。第一,激发家庭矛盾,破坏婚姻和家庭。已有研究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婚外恋行为,容易导致离婚、婚外、家庭暴力以及更低的婚姻满意度评价。第二,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夫妻双方一方外出打工本身就造成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若加之家庭的破裂对孩子的影响,后果是不可估量的,这对于孩子的身心、性格的养成是极为不利的。第三,破坏传统伦理道德,触犯法律。“临时夫妻”不仅有违于道德,更是触犯了法律上“一夫一妻”的规定。第四,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临时夫妻”对社会细胞的瓦解作用是巨大的,这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埋下了一颗不稳定的因素。

二、“临时夫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农民工低层次需求的缺失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当个体的低层次需求未获得满足时,个体行为更多地指向低层次的需要,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个体才会指向高层次的需求。目前的农民工群体中存在低层次需求严重缺乏的情况。首先是农民的生理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由于农民工长期与配偶分割两地,无法获得正常的性需求。其次是农民工的情感和归属需求极度缺乏。农民工一般都是外出打工的情况,远离家乡和熟悉的地方,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去,缺乏社会网络的支持。

(二)社会观念逐渐开放和多元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国外开放的观念的流入,中国人的观念也逐渐开放和多远。中国传统的生育制度,即两性关系、家庭生活和生育三位一体的模式逐渐被打破,婚姻不再是为了生育而存在,生育不再被摆在第一位,夫妻的情感地位逐渐上升。大多研究表明,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他们的婚恋观发生了显著变化,现代性增强,婚恋观也更加宽容。

(三)农民工法制、道德观念的薄弱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专及以上占8.3%。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在这样的教育程度下,农民工大多没有受过法制、道德教育,法制、道德观念较低。

三、解决“临时夫妻”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模式

目前外出农民工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实际上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其“临时夫妻”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影响着农民工的流动、转移,特别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只有破除城乡壁垒,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临时夫妻”问题。

(二)社会应宣传法制、伦理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农民工组成“临时夫妻”还在于伦理道德、法制观念的薄弱,因此社会还应加大伦理道德、法制观念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要采取各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知识,增强农民工的道德素养、法制观念与家庭责任感。第二,要通过教育引导,形成一种遏制或减少农民工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破坏家庭、危害社会等不良行为的强大社会合力与正能量。

(三)企业应同时重视农民工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

目前来看,企业基本上可以满足农民工的经济生活,但是精神生活却一直受到忽视,这才促使农民工建立“临时夫妻”关系以满足精神需要。所以企I应该讲农民工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并重,比如业应该多建立一些娱乐、文化设施,并且组织一些娱乐、休闲活动,以减少农民工的精神压力,弥补农民工精神生活缺乏的困境。也可以建立一些探亲房,以供农民工家人团聚时使用,或者给予探亲假,使得农民工有时间回家与家人团聚。

参考文献:

[1]吴治平.中国乡村妇女生活调查:随州视角[M].湖北: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银涛,肖和平.青年农民工婚外恋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8,(02).

(作者简介:倪雯,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宗教社会学。)

上一篇:数字海洋的开发方式选择和研究 下一篇: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影响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