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90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时间:2022-04-21 02:49:39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90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

摘 要: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1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90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精神;“90后”大学生;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74-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以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教育探索也在不断进行。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校园的主体,且在未来几年内他们都会是大学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上所产生的新变化、新特点,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政课教育过程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缺少人文关怀

在教育内容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材虽然经历了几次改革,但是依然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追随潮流的不断发展趋势[1]。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但教科书中仍然存在着具有较强阶级性的观点,呈现出较强的意识形态化倾向,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思政课缺少兴趣,甚至是漠视的现象。在教学方法上,目前授课形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方式,社会实践教学方式也因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少之又少,且多数都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的教案、课件往往是陈旧过时的,甚至是借鉴别人的。教师课堂授课也往往拘泥于课本,有的甚至是照本宣科,这明显与信息量丰富的思政课教学相背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形势和教育对象的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那么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失去活力,其直接后果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大打折扣[2]。

(二)教育对象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际竞争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竞争,更是整个民族精神以及整体素质的竞争。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主体的“90后”正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加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功利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虽然与“80后”相比,他们的特点更突出、更明显,个性也更张扬,但是也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一方面,他们虽然多才多艺,但思想道德和政治修养水平并不高。丰衣足食的“90后”未曾经历过艰辛的磨炼,对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有种本能的排斥行为,甚至有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那是空泛的大道理,在思政课上既不做笔记,也不听讲,不是睡觉就是学习自己的专业课或是英语,而忽视对思想道德和政治修养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他们个性独立张扬、乐于竞争,但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更重视付出与回报的比例,看中目前所学与就业的关系,所关心的问题多是如何能够顺利地通过各种专业等级资格考试,如何能够找到一份较体面的工作,对于那些不能为个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人文学科根本无法产生兴趣。他们对成功的理解也过于功利化,例如,在入党、量化考核、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甚至会出现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此外,他们追求时尚,但喜欢攀比、容易嫉妒。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时尚品牌有较高的热衷度,通过追逐标新立异来展现他们的个性与品位。但是“9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部分人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在竞争中往往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和攀比心理。

(三)教育环境人文氛围淡薄

一方面,社会物质化、商品化的世风影响了校园人文氛围的营造。大学教育是以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其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但如今的大学教育中,由于商业化思想的弥漫,知识的传播、技能的培养被提到了至高地位,科研课题、校企合作受人追捧。学生和导师也都在忙着搞经营,搞公关,开公司、当老板,忙着应酬或赚钱,商业气息浸染着整个校园。致使健康人格的培养和优良品质的养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有的学生知识虽然比较丰富,但连做人的基本准则都不清楚,更谈不上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未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当前不少高校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致使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投入不足,使得很多老师缺少接受培训和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还面临着科研、职称的巨大压力,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思政课加强对“90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理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高校思政课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即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站在学生的视角和立场,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拥有上述群体特征的“90后”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早期教育、个人经历、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性格不同、想法各异,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精神的层次也存在着差异。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就是要在尊重学生个体思想差异性的基础上,实施引导型差异化的教育新战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纪、不同层次加强人文精神的熏陶,提升整体素质,突出学生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善于差异化地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内、外激励相结合,善于把握激励的各个环节,善于因人而易,保证激励效果。总之,要始终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二)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要使人文精神教育贯彻于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师生换位式”和“人格感召法”的教学方式。面对“90后”大学生求新、求异、求乐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亲自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简单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让他们精心备课,然后登台授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这种“师生换位式”的授课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锻炼。同时,由于思政课中包含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涉及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篇章,如果能将这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的成长奋斗经历、人生价值取向、崇高革命精神、坚定执著的信念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加以介绍,就可以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其次,要通过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认识当代社会,研究、评价时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要着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针对“90后”大学生务实的价值取向与沟通协作能力差的特点,应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情况,通过积极开展包括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参观访问、举办具有广泛参与性的纪念活动、创设情境进行角色表演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增强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三)提高教师素质,树立人文精神榜样

作为“思政课”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一是要求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的积累,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教师只有在人文知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下,才能将人文精神自动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品格,才能把人文精神很好地传承下去。二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深厚的感情,对社会、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怀有崇高的责任心,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3]。

此外,教师素质高低,还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自身必须高度重视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注重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善于总结和吸收最新的教育成果和理念,只有教师理论功底提高了,才能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也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

(四)优化教育环境,构建人文精神教育体系

首先,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创造一个人文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对于启迪人生,陶冶情操,升华道德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回强学校的环境建设,如出宣传栏、作形势报告、演讲比赛等都是较好的方式。其次,加强网络教育,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网络是“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将课堂延伸到网上,建立教学互动网站,如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咨询等网站,在网上形成正面声音,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政治意识,提高他们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最后,加强学术交流访问,优化课堂教育环境。加强国际、校际间的学术交流访问,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扩展教师的国际视野,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学科教学科研的最新动态,丰富教师的直观感受和体验,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不仅要让教师“走出去”,与外校教师互通教学信息,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同时还要把名师“请进来”,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武东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本考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23-26.

[2]来国清.论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科教纵横,2011,(4):190-191.

[3]左云飞.人文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想[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成因及引导策略探析 下一篇:电视纪录片中的长安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