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时下主流大片的人文回归

时间:2022-04-20 01:57:05

刍议时下主流大片的人文回归

摘要 自《集结号》始,《赤壁》《画皮》等热门商业主流大片都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心,重视故事的戏剧性讲述。大片指的是形式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片正是时下主流大片电影文学因子的悄然回归,使近期的大片不但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关键词 大片;人文回归

所谓大片,并非某种特指的或单一的影片类型,其概念源于1994年开始的以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有人将当时引进的10部影片称为“10部大片”,大片的名称也因此而流传开来。今天看来,所谓大片,正如制片人张伟平所说:“大片指的是形式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片。”当然也有人认为,大片应该是指艺术上的“大片”。本文所指的大片即指这种包含了大投入、大场面制作、大明星大导演结合进行大宣传策略等特征的影片。

看《画皮》之前,我想象着电影应该比较好看,因为题材的独特性,创作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以今天的电影技术水平,可以做出十分精美的效果,比如极具魔幻色彩和娱乐性。看过之后,影片的视觉冲击力超越了原著和老版《画皮》电影,尤其一些局部的技术如西部沙漠、城堡帐篷、异域风情的舞娘、造型独特的大漠沙匪,新鲜独到。令我意外的并非这些电影技术上的新招,而是故事的人文内涵的丰富和张力,也较原著和老版有所超越。影片虽然没有在激情戏和恐怖惊悚上做文章,找看点,却打动了观众,这要归功于影片叙事情节的人文内涵。

自《集结号》始,《赤壁》《画皮》等热门商业主流大片都拥有一个好的故事核心,重视故事的戏剧性讲述。在我看来,可以这样认为,正是时下主流大片电影文学因子的悄然回归,使近期的大片不但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这个回归,与2007年《集结号》之前的商业主流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之前的商业大片,大投入、大制作,宣传声势浩大,俨然一个电影新纪元的开端。虽然在开拓市场方面为电影带来了新的亮点,但艺术上的缺失尤其是文学精神的稀薄也遭到各界的一片质疑和不满。以张艺谋的三个武侠系列为例,技术不可谓不完善,色彩不可谓不纯熟,影片技术水平不断有灵光闪动(时至今日,偶尔在电影频道看重播,还会被其局部的艺术水准和色彩运用所打动)。但技术上的成熟和局部上的突破,并不能代表整体的艺术成就。票房成绩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却掩饰不住上至专家下至普通影迷对电影艺术人文缺失的失望,于是出现票房飙升和争议同步增长的“怪象”。这些大片往往形式至上,文学精神稀薄,在故事讲述和思想层面上,出现了断层和空白。这种形式最大化的制作方式被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归类为拼盘电影,即根据市场需要,打造拼盘。场景、演员以及一些情节的设置和安排。带有大量的商业市场配置的痕迹。而《集结号》甫一上映,好评如潮(近来又成为2008年国内电影节的大赢家),并不意外。因为恰恰在影片的人文内涵和价值精神上,《集结号》成了一个转折点。该电影改编自一个感人的小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核心,故事主题体现了当下一种社会主流心理价值观。影片主创以戏剧性为核心的线性叙事状态,进行演员、场景的选择,制作技术十分精良。《集结号》的热映改变了中国大片的口碑和形象。

近期的《画皮》,故事来源于蒲松龄的小说,该小说上世纪因被香港电影改编而名声大噪(和《集结号》一样,这也是电影在当代影响力往往超越原著的例子)。蒲老先生的这个小说故事现在可谓家喻户晓,其故事的情节也很简单:太原王生邂逅一个美女,二话不说就把她领到家里来,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披着美丽人皮的厉鬼,于是后悔莫及,王生因被厉鬼挖心而亡。一个道士把鬼降伏,王妻遵从道士的叮嘱,忍辱吞下一个疯癫乞丐的浓痰,才使王生起死回生。故事的主旨是讥讽愚昧的人被妖怪所迷惑而放弃忠告、遭到报应,告诫世人如果还不能觉悟,是很悲哀的事。而在影片《画皮》中,故事的人物、情节以及结局都作了很大的改动,将仅仅1600余字的小说改编成为一个“披着鬼皮的凄美爱情故事”。故事变动很大,但影片的风格类型应该说还是符合《聊斋志异》的精神内核的,比《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经典改编高明。也许影片的内涵在思想人文深度上不是最高,但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所能承载的已是足够了。

影片被出品方定位为“中国首部东方新魔幻巨献”。原著中不可或缺的女鬼、书生、贤妻三大主角在影片中分别由周迅、陈坤、赵薇扮演。编剧根据改编后的剧情需要,又加入了一对除妖拍档――由孙俪扮演的“降魔者”夏冰和由甄子丹扮演的深爱佩蓉的将军庞勇。此外,还加了一个专门替九霄美狐小唯杀人剖心的隐形妖怪――“飞天蜥蜴”(新加坡小生戚玉武饰演)。这几个主要人物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故事的脉络和结构。导演用一个“爱”字把这六个人或妖联系在一起,生动流畅地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整部电影台词自然朴实,画面大气精美,制作精良,可看性很强。虽然有人质疑影片跟原著的差异太大,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之前暑期档的《赤壁》,影片中随处可以见到电影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近乎炫耀的身影。看《赤壁》之前,第一个悬念是:这样一个老少熟知的三国故事如何剪裁表现?经典重拍,题材撞车,如何才能突破,何况前有经典版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深入人心。

可喜的是,《赤壁》剧组在编剧、场景、演员、美术等方面是下了工夫的,没有让我们失望。主创将三国剪裁为赤壁故事,对剧情进行了精心选择和安排。如影片的开篇以汉献帝被时任丞相的曹操挟持,拉开了一场武力争锋,图谋霸权的三国大战序幕。曹操请奏汉献帝兵讨刘备、孙权,上至皇帝、下至满朝文武,寂寂无声,惟耿直孔融提出异议,随之被赐死祭旗。可见主创的取材角度有新巧和出人意料之处。同时影片的情节设计颇具匠心,新野之战后,刘备败退,长坂坡单骑救主成为影片精心展开的首场着力表现的大戏。赤壁之战前的曹、刘、孙三雄的性格与权谋分野,小乔与周瑜的缱绻情感,瑜、亮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对话”,为赤壁大战前做足了“戏文”,可见编剧构思的匠心和努力。同时电影技术的完美运用,让我们享受了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宏大的拍摄场面、扣人心弦的激战画面以及战争方阵的变换,大量的特写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让人心情激荡。尤其是飞鸽穿越庞大船队时长达2分钟的主观镜头拍摄,角度独特,让人眼前一亮。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如张丰毅的曹操,颇见表演功力,令人耳目一新。张震的孙权,胡军的赵云,侯勇的鲁肃,可圈可点。尤其金城武的诸葛亮,青春气息而儒雅斯文,抓住布衣本色和旷世奇才的特点,给人一种卓尔不群的新鲜感。其他一众三国英雄的表现也和原著中的描写颇有几分相似。

以此看来,时下大片的热映,是影片主题的人文因子,契合了当前主流社会心理前提下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集结号》突破以往“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重视普通人的情感和生命价值,彰显普通人的人性光辉和伟大,得到观众的价值认同。《集结号》无疑是中国电影大片的重大收获,作为此前备受非议的大片转变路径的成功者,显示了电影大片应有的高素养和艺术感染力。《画皮》中,主角与忠诚的原配夫人和痴情的“小三儿”之间的情爱纠葛,无意间正是当前社会中并不少见的婚姻危机状况。有一种爱是成全,有一种爱叫放手,爱的真谛也许就是放手加成全。《画皮》之所以赚取了众多眼泪,就是因为把爱的真谛诠释到了极致,直至人的内心。佩蓉(赵薇饰)喝药,是该影片的转折点和改编的最大亮点。三国故事,是汉文化圈永恒的话题,三国英雄,是男儿心中永远的梦想和情结。影片剪裁巧妙,制作技术高超,用现代影像还原再造了人们心中那场经典的赤壁战争场面,满足了我们的艺术想象。

但我们也看到,电影《画皮》《赤壁》的改编,虽然迎合了电影制作和发行的某些需要,但由于对原著改编的幅度过大,也招致了相当的质疑。《画皮》的故事情节和背景与原著相去甚远,甚至完全可以不必套用改编自原著的附带说明。《赤壁》对原著中一些人们熟知的经典情节,如舌战群儒、苦肉计等,或减少戏份,或改头换面。虽然增加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是电影改编的需要,但由于二者皆为人们熟知的经典,故事版本有一种深入人心的认同心理,往往要被忠诚于原著的观众所诟病。《赤壁》的制作气度无与伦比,虽然避开了《无极》的虚假乱造,却依然有讨好市场心态下的不着边际的生造痕迹。而《集结号》虽然同样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改编并增加了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但由于小说不为人知和影响面不大,改编没有披质疑。由此提示我们,对经典题材的改编,是一项十分重要和难度很大的课题。剧本(包括改编)是电影的灵魂,是一部优秀影片诞生的基石,编剧的肩膀坚硬与否甚至直接关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虽然近期的大片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或遗憾,但人文内涵和电影元素、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和商业类型影片的较完美结合,使时下大片在商业市场和艺术水准的结合上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基点。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大片的艺术素质和商业潜力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渐入佳境,走向成熟。

上一篇:后现代英国小说改编下的英语电影研究 下一篇:黑暗而浪漫的哥特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