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加、减、乘、除”

时间:2022-04-20 11:40: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加、减、乘、除”

摘 要: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计算能力重要的提现其实就是“加、减、乘、除”的运算,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

关键词:四则运算;情境;多媒体;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做好“加、减、乘、除”呢?以下是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因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原版本,灵活设计(或改编)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操作情境。“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不断地调动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

3.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注重算法、算理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时有“重算法,轻算理”的现象,甚至有时仍沿用过去计算教学的模式:复习铺垫—新知讲授—练习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如: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通分没有找最小公倍数,大多数情况是我就简单地说明应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深层的原因,提及过少,甚至只字不提。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探索算法、算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统一。因此,在交流多种算法时,要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而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样。

三、活用多媒体,保证计算练习密度、强度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提倡的是个性化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其中重要的目标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

1.练习的量和质要控制好,并不是量多就好,而是要在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从提高质量上下工夫,要注意练习内容的选择、难易程度及趣味性。

2.由于技术原因,以前练习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如手抄、小黑板、胶片等,其效率不高,效果又不是很好。如今,我们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做课件演示,便于检验、订正,同时保证了计算练习密度、强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四、注重口算、估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新课改以来,虽然重视口算与估算方法的训练,却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训练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口算、估算的兴趣,学生对口算、估算有畏难情绪等。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口算、估算教学,以此来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1.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每天分类练习5分钟,题量要适中,还要由易到难,要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经过一两天的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实现的,同时训练形式应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直接笔算,也可以视算,还可以听算,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2.练习要有针对性,如:学习“36×45”等进位乘法,先练习“5×3+6,4×6+5”等口算,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3.注意学生易混淆、易出错的口算题训练,如:“15×4=,14×5=,25×4=,24×5=”等。

(作者单位 山东省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锻造英语高效课堂“三部曲” 下一篇:身临其境——幼儿文学作品赏析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