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刻花瓷:陶瓷珍品流古韵

时间:2022-04-20 09:11:59

平定刻花瓷:陶瓷珍品流古韵

陕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刻花瓷,以其独特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被称为“陶艺奇葩,民间绝活”。据史籍记载,平定刻花陶瓷始于唐,兴于宋,经五代而衰于金,史称千年古窑,具有中国古代定窑系典型风格,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独一无二的民间陶瓷艺术珍品。2006年9月,平定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同年,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平定刻花瓷作为山西非遗展演项目入展上海世博会。

平定刻花瓷历史悠久

刻花瓷流传地平定冠庄村,在清乾隆初就建有瓷窑,直到解放后仍为平定产瓷之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冠庄村张聪、张文亮父子创办“张氏陶艺坊”,历经艰辛,使平定刻花瓷这一民族瑰宝得以传承与创新。2006年,张聪一家被授予“刻花瓷艺术之家”荣誉称号,张聪父子成为平定刻花瓷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探寻平定刻花瓷的前世今生,我跟朋友一道来到了平定县。在前往平定刻花瓷原产地冠庄村的路上,我们不时看见一座座废弃的土陶窑、马蹄窑、倒焰窑、梭式窑,敞着的窑口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昔日陶瓷产业的辉煌。朋友介绍说,平定县境内蕴藏着大量的优质黏土,好土出好瓷,所以平定的瓷器、砂器闻名天下。

到了冠庄村,我们随张文亮来到了他的“张氏陶艺坊”。如今,张文亮的陶艺坊又叫“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个有些古旧的院落里,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敞亮的厂房,院子正中央是一处青石垒就的老窑,还有一间原生态的手工作坊。作坊里,工人们正在专心地制作陶瓷制品。

平定刻花瓷的独特制作工艺

张文亮介绍,刻花瓷的制作需经过取土、配料、研磨、揉泥、拉坯、修坯、上釉、刻花、烘干、装窑烧制等50多道工序。

在一个木板操作台前,我们看到,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一堆黑油油的泥土在张文亮手中慢慢神变成一个身姿优美的瓷坯。接下来,张文亮的弟弟负责浇釉。釉稍干后,张文亮的妻子和几名女工开始画花。她们先用铅笔在瓶体上钩出花样、图案的轮廓,接着用自制的竹刀进行刻花。刻花的过程可谓刀刀犀利,果断精准,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在众多的陶瓷制品中,平定刻花瓷到底独特在哪里?张文亮说,一般刻花瓷的刻花工艺,大致可分为3大类,即:刻坯、刻化妆土和刻釉,制作技法各不相同。刻坯是在已成形的坯体胎骨上进行装饰;刻化妆土是基于坯体和釉面之间的中间层进行装饰,待装饰完成后表面施釉煅烧而成。而平定刻花瓷,采用的是刻釉的技法,也就是在上了釉的坯体上进行刻花。前两类高温烧成时,釉不会流动,而刻釉工艺在高温烧成时釉要融化,并发生变化,这就增加了工艺上的操作难度。

正因如此,平定刻花瓷的刻釉装饰,釉料讲究施釉肥厚、釉如堆脂,图案讲究肥花大叶、布局匀称、见空说话、计白当黑,纹饰讲究简洁概括。技法上有划花、开线、剔刻、吹扫等,只有准确把握刀法的运用和线条的宽窄,才能有效阻止高温时釉面的流动,烧出的成品图案才会清晰,线条才会流畅,才能充分体现出拙朴厚重、拙中见巧的艺术特色。

一个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和追求

平定刻花瓷烧造釉色稳定,釉面光亮润泽,造型古朴典雅,线条灵活流畅,纹样生动明快,图案丰富多彩,题材广泛,主题切中“民间、民俗”4字,式样千姿百态。传统造型有天球瓶、梅瓶、观音瓶等,装饰图案出现最多的是牡丹、荷花、几何纹、吉祥图案等纹饰,还有龙凤、花鸟鱼虫等一些民间图案。

在张文亮家的陈列室中,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刻花瓷工艺品。一团黑乎乎的泥巴,经过制作者的巧手打造,摇身变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实在令人称奇。仔细端详一件件刻花瓷作品,精美的瓶体上,朴素的黑色花纹凸起于白底之上,有着极强、极美的浮雕效果。单纯中寻求丰富,对比中凸显变化,自然的黑白关系洋溢着古朴的韵律美。

人到中年的张文亮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感慨万千。他17岁初中毕业后,便跟身为刻花瓷老艺人的父亲学艺,最终和父亲一起成为平定刻花瓷代表性传承人。前些年陶瓷业不景气,为了生活,他曾背起相机走街串巷照相谋生,但始终难以割舍对平定刻花瓷的喜爱。在他和父亲的带领下,历经艰难,终于重新恢复了古老的刻花瓷制作技艺。如今,做陶瓷已成了张文亮一家和冠庄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瓷器制作流程和工具日趋现代化,但张文亮始终坚持手工制作。他说,虽然做模具、用电气窑能提高产量,但这样成批生产,不但缺少了手工制作和手工烧窑的乐趣,也无法烧制出只有人工操作,才能经过美丽窑变出现的绝世孤品。是啊,平定刻花瓷从最先的构思,到刻制,再到烧制,最后窑变成绝世的孤品,一连串的环节无不倾注着制作者满腔的激情,也充满了制作者的期待和意外惊喜。平定刻花瓷的美,美在它历史悠久的独特制作工艺,美在制作者追求人器合一佳境的孜孜不倦追求。

上一篇:婆婆太不注意形象了 下一篇:初中丈夫和高中妻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