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混声合唱《大漠之夜》的研究

时间:2022-04-20 05:20:22

关于混声合唱《大漠之夜》的研究

【内容摘要】尚德义创作的合唱作品《大漠之夜》是中国近10年来涌现的合唱佳品,以其优美的旋律、深远的意境、鲜明的立意受到广大合唱爱好者的喜爱。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合唱创作的发展。文章从作品解析和演唱风格把握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漠之夜》 曲式结构 核心音调 节奏 协调 色调

近年来,随着合唱艺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着力于合唱作品的创作。尚德义创作的合唱作品《大漠之夜》堪称其中的佳品,曾获得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和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作品金奖第一名。词与曲珠联璧合,意境深邃、旋律优美、立意鲜明,借助大漠中不畏艰难,执著行进的骆驼形象比喻众多怀揣理想积极进取、执著追求的人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本文从作品解析和演唱风格把握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音乐作品解析

(一)结构合理、层次清晰

《大漠之夜》这首合唱作品共162小节,曲式结构是带动力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为:钢琴引子(1—4小节)、合唱引子(5—28小节)、陈述部A(29—48小节)、中部B(49—93小节)、钢琴间奏(94—103小节)、动力再现部A’(104—135小节)、尾声(136—162小节)。

中部B段由连接句、派生主题B及补充性的大连接段构成。其中49—56小节是连接句,57—79小节是派生主题B,78—93小节是补充性的大连接段。

作曲家合理运用音色变化和声部叠加的创作手法使音乐层层展开。从合唱引子中的女高、男高单旋律哼鸣到多声部的和声,再到陈述部的复调织体的运用,以音色的变化和音响的逐渐丰富,使音乐不断扩充、展开,一步步推向高潮。尾声又回到哼鸣,营造渐去渐远的音乐意境,与引子交相呼应。整体结构清晰且合理。

(二)核心音调贯穿全局

作曲家采用﹟c小调作为乐曲的基调,充满了悲壮感,既表现大漠的浩瀚与苍茫,又蕴含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男低声部用朦胧的音色唱出音乐的主题。

谱例1:

展示夜色笼罩下的沙漠一望无际、星光闪烁。进而女低声部重复男低声部的主题,音乐变得舒展,驼队的形象渐入视野。从音乐主题中提炼出的核心音调贯穿了全局,首先用在引子部分第21小节的女高和男高声部,似远处传来的号角,沉重而悲壮。

谱例2:

核心音调再次出现在中部第49小节,女低声部用宽厚的声音唱出以原始动机为核心的曲调,配合复调织体的运用,逐渐展开。

谱例3:

在第122小节高潮部分,核心音调再次出现,随着音区的升高,音量的加大,音乐显得更加高亢、激昂。伴随着声部的交替与互答、钢琴伴奏连续八度的三连音织体进行,将音乐推向高潮。

谱例4:

在尾声部分第136小节又一次出现核心音调,伴随声部的递减、音量的降低、节奏的拉长放缓,营造出驼队渐行渐远,逐渐消失的有声画面。

由此看来,作曲家对核心音调这一原始动机运用到极致,给人留下过耳不忘、萦绕心怀的深刻印象。

(三)节奏语言构思巧妙

《大漠之夜》的基调是悲壮的,速度是中速、宽广的。如何在不快的速度中寻求音乐的流动感,是作品创作的关键,也是作曲家精心设计、巧妙构思之处。该作品的节奏语言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短短长”的节奏,这一节奏给音乐带来内在的动力和无限发展的空间。在音乐开始,女高的哼鸣,两个连续的四分音符推进到下一小节的全音符由短向长的靠拢,给旋律带来不稳定到稳定的推进感,增强音乐内在的动力。

谱例5:

另外一个节奏语言体现在钢琴伴奏中,在前奏和引子部分,钢琴伴奏的右手一直是一个固定的节奏型,这一节奏型在乐曲进行中时常出现,既刻画了驼铃声声、驼队稳步前行、坚忍不拔的音乐形象,又为音乐增添了内在的动力与活力,推动音乐不停向前流动、发展。

谱例6:

(四)力度布局展示音乐动态画面

《大漠之夜》的力度设计极为细腻、讲究,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表现沙漠中的驼队由远及近,迎着暴风雪艰难前行,再渐行渐远这样一幅有声的音乐动态图。图表如下:

通过“哼鸣、轻声、渐强、强声、隐去……”这一系列的力度、音色变化,营造出距离感,展示出一幅生动的有声音乐动态图。不禁让我们对作曲家的精心布局、高超的创作技法、巧妙的音乐构思拍案称绝。

(五)钢琴伴奏创作独具匠心

钢琴伴奏是合唱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音乐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大漠之夜》的钢琴伴奏创作可谓独具匠心,是整部作品的心脏和脉搏。伴奏织体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八分音符的律动,以带休止符的连续的八分音符为主,或同音反复、或以琶音形式呈现;二是右手出现的连续的带有小二度的和声进行;三是连续的八度以三连音的形式强力度进行。这三种织体的运用恰到好处,起到了增强音乐内在动力,推动音乐发展和展示音乐形象的作用。音乐一开始,右手在高音区,调式的主音以八分音符的律动同音反复,清脆的琴声单调而空旷,好似寂寞的驼铃声由远处隐隐传来,推动着女高声部苍凉的旋律向前流动(谱例6)。第11小节,左手由前面主音上的同音反复变成下行级进,右手则出现了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同样做连续的下行级进,独特的和声色彩增添了大漠的浩瀚与苍凉。这种织体形式在音乐中多次出现,对刻画音乐形象起到重要作用。

音乐高潮部分,钢琴伴奏的右手出现连续八度的三连音式上下行级进。好似狂风席卷着沙漠,笼罩着艰难行进的驼队。赶骆驼的人迎着风沙,坚忍不拔,怀揣着梦想,勇往直前。激昂的琴声合着高亢的歌声,令人震撼。

二、演唱风格把握

(一)气息的运用

作品刻画的是浩瀚的大漠和坚韧的驼队,在音乐表现上无疑要连贯、宽广、大气。要想达到这一艺术效果,如何运用呼吸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循环呼吸必不可少。循环呼吸也叫个体呼吸,是指合唱队员在演唱过程中个体先后轮流呼吸,从而达到声音连绵不断的效果。引子部分女高和男高音的哼鸣,长达8个小节的乐句,要保持连续不断的效果,只有运用“循环呼吸”的方法,保证音乐旋律的连贯,完整展示音乐形象。

上一篇:大学生词调音乐鉴赏教学 下一篇:云蒙山的荒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