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易懂的专业导购 MC教您如何挑选合适的耳塞

时间:2022-04-20 04:28:35

浅显易懂的专业导购 MC教您如何挑选合适的耳塞

在展开本文的主题之前,我们认为有必要先纠正一个目前许多人对于随身音频系统的错误观念,那就是在一套随身音频系统中,播放设备是决定整套系统声音的主要因素。实际上,这个观念与大多数发烧友的真实感受有一定偏差。大量用户的实际听感表明,耳塞这类终端器材由于其被用户直接佩戴,且失真较随身音频系统里的其它组成部分更明显,所以在很多情况下,耳塞的品质能决定一套音频系统的声音风格与素质。假如使用的随身听为iPod Classic,而耳塞只是原配的苹果“小白”。那么这样一套系统的声音也只是“小白”档次。如果更换更好的耳塞,其声音的素质也会耳塞品质的提升而发生根本变化。在一套随身音频系统中,播放设备、耳塞、耳放、线材甚至耦合电容都可以引起声音的变化,但是耳塞作为终端器材,对于整套系统的声音是改变是最明显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耳塞呢?

选择耳塞还是便携式耳机?

在讨论耳塞之前,我们曾专门撰写了一篇关于便携式耳机选购技巧的文章(详见本刊2010年11月上),在此我们对便携式耳机的特点不再赘述,不过考虑到众多用户在购买时,或多或少都会纠结于选耳塞还是选便携式耳机,为此我们决定简单梳理这两者的区别。

音质:便携式耳机≥耳塞

从理论上来讲,便携式耳机由于其发声单元面积普遍比耳塞大,所以在极限音质上,可以比耳塞做的更好。在相同的音源设备、相似的价位、相似的发声结构下,大多数情况也确实如此。不过在耳塞比耳机贵的前提下,有部分耳塞的听感与耳机相比则是不相上下的,耳塞到底能否超越耳机这个争论在随身音频器材发烧圈里也是争论已久,至今大家仍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并还在乐此不疲的争论着。

便携性:耳塞>便携式耳机

便携性可说是耳塞与便携式耳机区别最大之处,不论是何种价位、何种结构、何种外形的耳塞,在便携性上都要强于便携式耳机,这也是我们认为用户在到底选择耳塞还是便携耳机的抉择中,最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要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或许就是隔音性能了。

极限隔音性能:耳塞≥便携式耳机

普遍来看,入耳式耳塞,特别是深入耳式耳塞。隔音性能要强于便携式耳机。不过随着封闭式耳机和降噪耳机的推出,便携式耳机的隔音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只是在隔音效果上和深入耳式耳塞相比还是稍逊一筹。但如果对于隔音没有特别严苛的要求,主动式降噪耳机和封闭式耳机都可以满足隔音需求。

佩戴舒适度:便携式耳机≥耳塞

由于大部分便携式耳机的耳罩贴合耳朵显得柔软舒适,因此很多人在舒适性一项会选择投给便携式耳机,但不能否认的是,耳机的透气性绝对没有耳塞好,夏天使用会发热发闷,而且部分便携式耳机还有夹头感。至于耳塞,尤其是传统的非入耳式耳塞,佩戴一般来讲也是非常舒服的。只是由于入耳式耳塞需要把导管或导管上的填充物塞入耳道,这多少会有一种异物感和密封感,所以它的佩戴舒适度不如非人耳式耳塞与便携式耳机。

选择耳塞还是便携式耳机,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或许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然而,我们希望当您看到以上这段文字之后,能判断出这两类产品哪类更符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那它就是最适合您的产品。

选择动圈还是动铁

不同类型的耳塞在声音和佩戴舒适度上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我们首先从发声原理来看,常见的就有动圈耳塞和动铁耳塞,而动圈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还有一种静电耳塞,由于过于小众,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动圈耳塞的内部结构一个圆形振膜,振膜背面固定电磁线圈,后方置有圆形磁体,通电后线圈受磁场力作用推动振膜振动发声。由于动圈耳塞的制造门槛低,因此市面上的低端耳塞几乎都是动圈产品,这也给不少用户造成误解,以为动圈耳塞的品质都不好,其实不然,不少一线品牌的顶级耳塞都是动圈产品,如著名的SENNHEISER IE系列。至于动铁耳塞,是以一块很小的U型铁片置于电磁线圈中,线圈通电后推动铁片通过精密的连杆结构推动振膜震动发声。而且动铁耳塞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动铁单元组成,这也让许多用户认为内置动铁单元越多的耳塞,声音就越好。不过得到的结论并非如此,如用UE18对比UE10,前者的六个单元比后者的三个单元多出一倍,而在实际听感上,UE18并不完全比UE10好。又如舒尔SCL5只有两个动铁单元,而舒尔SE530、UE TF10pro、Westone3等都是三单元,但如今还有很多用户更喜欢SCL5的声音。如此可见,听感的优劣并不在于单元的数量,而是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偏好。同时,内置更多的动铁单元意味着需要更复杂的调音处理,厂商驾驭更多单元的能力和设计师的调音思路也对动铁耳塞最终的声音表现起着重要影响。

那么,动圈与动铁之间谁的声音更好呢?这个争论由来已久,由于动铁没有低端耳塞,因此很多人把动铁耳塞作为高音质耳塞的代名词,这种想法是有一定偏差的。因为动铁缺乏低端型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动铁单元厂商的专利权垄断限制了动铁单元的价格,导致动铁耳塞成品售价居高不下。在相同价位段,动铁耳塞的声音并不比动圈耳塞有明显优势。而这两种发声结构更显着的差异是体现在声音风格上,一般来讲,动铁耳塞的声音更为精准、冷静,而动圈耳塞则更真实、自然。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并非绝对。比如动铁耳塞里的Westone ES3,声音就很感性。因此,动铁与动圈孰优孰劣,还得根据较量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动圈耳塞和动铁耳塞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它们都有优秀的产品和一般的产品。

选择入耳式还是非入耳式

入耳式耳塞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产品。它通过耳塞本身的导管及导管上的填充物进入人体耳道,使耳道处于密封状态。入耳式耳塞人为地制造出相对密封的空间,降低外界的干扰。其设计目的主要是希望使用者能更清晰、完整地听到从耳塞里播放的声音。不过,初次接触入耳式耳塞时可能会在佩戴方式及感受上有些不适应,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在入耳产品的基础上,还衍生了一种更高端的产品,定制耳塞。它是根据定制者的耳道结构量身定做的入耳式耳塞,无需通过导管上的填充物来封闭耳道,而是直接让耳塞的造型完全贴合耳道的形状。因此能实现更好的隔音效果和舒适性,同时还也能够提供更好的声音表现,不过其价格也是顶级的。

除了人耳式耳塞,那些固定在耳朵外部,并且凭借壳体外缘可以直接佩戴的耳塞,都可以称为非入耳式耳塞。这种耳塞不需要通过导管和填充物固定于耳道内,且不对耳道形成密闭。非入耳式耳塞基本都是动圈式耳塞,这是由动圈单元的特性所决定的。非入耳式耳塞还可以细分为传统式耳塞和耳挂式耳塞,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佩戴方式上,传统式耳塞是直接固定在人耳耳廓上,而耳挂式耳塞是通过一个额外的挂钩 部件稳固地挂在耳廓上,这样在移动时就不易滑落。

入耳式耳塞和非入耳式耳塞主要差别有三点:音质、舒适性和隔音能力。从我们实际体验来说,相近价格的入耳式耳塞和非入耳式耳塞,在声音素质上的差距并不大。不过由于传声结构的不同,两者的声音特性,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入耳式耳塞的声音会显得更“安静”,一方面由于其发声结构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入耳式耳塞的腔体面积有限,所以其发声单元无论是动铁还是动圈,都无法做大,在表现大动态时相比非入耳式耳塞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差别。在佩戴舒适性上,非人耳式耳塞因其开放式的结构,以及和人耳接触面积较小的特点,舒适性普遍要比入耳式耳塞好。但由于每个人的外耳廓形状不同,使用非入耳式耳塞可能更容易造成少部份用户佩戴不适。隔音能力,是入耳式耳塞与非入耳式耳塞的一个显着区别。由于其传声结构的不同,入耳式耳塞人为地制造了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这使得入耳式耳塞的隔音性能普遍较好。而非入耳式耳塞由于其开放式的结构,在隔音方面则逊色不少。

当然,关于人耳和非入耳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入耳式耳塞更伤耳朵,这是真的吗?在我们看来,不论是耳塞、耳机、音箱还是其它发声设备,如果音量过大或者听音时间过长都会对听力带来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入耳和非入耳之间,我们认为入耳式耳塞反而是更利于保护听力的。举例来说。在喧闹的区域,非入耳式耳塞使用者要想听到跟室内相同感受的声音,就得增大到能盖过外界噪音的音量,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在超出正常音量许多的情况下听音,同时还把外界噪音一并收入耳朵里,长时间聆听势必会影响听力。而入耳式耳塞则通过自身的入耳结构把外界的声音尽量隔绝,这样就能让听者用更小的音量欣赏音乐,如此反而有利于保护听力。同时,入耳式耳塞只是由较长的导管延伸入耳道。发声的单元依然在耳道外部,因此并不需要担心发声点离耳膜更近导致对听力的损害。当然。也有入耳式耳塞导致耳道的损伤甚至引发炎症的事例发生,但这种案例非常少,通过培养正确的佩戴方法和正确的听音习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如果用户能适应入耳式耳塞的佩戴方式,我们建议大家优先考虑入耳式耳塞。

参数指标只能当做参考

在耳塞领域,高参数并不能反应实际听感,以大家最关注的频响指标来说,人耳可辨识的频响范围在20Hz~20kHz,但随着年龄的递增听力范围也在递减,因此即使耳塞的频响范围更广,也许您已经没法听到那么多。同时,在不少频响范围指标看似普通的耳塞当中,也有声音很好的,如著名的音特美ER4系列,其频响范围只是20Hz~16kHz。从参数来说,高频延展并不出色,但是很多ER4用户在实际体验之后,都认为其在表现高频乐器及声音方面是相当优秀的。另外还值得关注的阻抗参数,以及与之密闭可分的灵敏度参数。过去大家总是拿阻抗大小作为耳塞是否难推的衡量值,但事实证明这不完全对,其决定因素是在于耳塞的灵敏度高低。举例来说,音特美ER4P与舒尔SCL5这两只耳塞同为入耳式动铁耳塞,ER4P的阻抗为27Ω,SCL5的阻抗为110Ω。而ER4P的灵敏度为102dB,SCL5为122dB。从阻抗上来看,SCL5的110Ω比ER4的27Ω高出许多,但是从实际听感来说,SCL5却更容易比ER4P发出声音。原因就是其更高的灵敏度起到了决定性因素,所以阻抗高并不一定难推,同时还得考虑灵敏度。

需明确目标并现场试听

首先,需要确定您能在耳塞上花费多少钱,这主要取决于您现阶段的经济能力和对于耳塞价值的认识。除此之外,您购买耳塞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更好的欣赏音乐还是为了买一个佩戴在耳朵上的装饰品,又或是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理由。在确定购买耳塞的预算和购买目的之后,那方向就比较明确了。如果是为了欣赏流行音乐,那么在预算内,能把平时常听的流行音乐演绎到令你最满意的,就是最适合您的耳塞。而错误的选择方法是,选择预算内最贵的耳塞。较贵的耳塞往往是由于产品采用的技术、高参数指标、制造难度更高以及采用某些高昂原材料造成的,并不代表越贵就越好。同时,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文化背景以及听力都有所不同,对于听感的口味也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更贵的耳塞并不一定最适合自己。

通过购买需求的分析后,大致上可以在耳塞产品中寻觅到一个所选价格区间。在确定价格之后,最好能去实体店对该区间的耳塞进行逐一试听,有不少用户可能觉得这样会不好意思,也无法集中精力听,但是我们想说的是,这毕竟是您未来可能选择的耳塞,作为消费者进行对产品的试用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在试听的时候,不要去播放那些并不熟悉或是不喜欢的歌曲风格,这样会影响当时的判断。如果有条件,我们希望用户尽量带上自己的播放器去进行试听,这样才能获取最有价值的听感。现场试听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对于那些没条件现场聆听的用户来说,也不用过于郁闷,因为通过专业媒体和论坛上的评测人员或耳机发烧友的体验手记,您也大致能判断出这款耳塞属于什么风格,适合演绎什么样的音乐类型,以及有些什么不足,这对您的购买也是能起到指导意义的。

通过何种途径购买耳塞

在明确要购买的耳塞之后,接下来就需要选择购买方式,目前主要的购买方式有两种,一是去实体店,二是通过网店购买。如果选择去实体店购买就能实现当场试听、验货、付款等流程,典型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方式。在实体店购买的好处是如果产品在验货之后出现问题,即可当场调换。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如果经销商信誉不佳,那么如果当您将产品带回家之后才发现有瑕疵,一般来说是不予退换的。因此,这里我们反而推荐淘宝网购,由于网络交易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买家有充足的时间去鉴别耳塞的品质,并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试听耳塞,这样更容易察觉耳塞的小瑕疵。不过,网购也有风险,一定要选好评多,信誉好,并且拥有正品保障和7天退换资质的耳机商家。

另外,在国内也有很现实的情况,那就是耳塞的货源复杂,除了传统的行货和水货,还有―种叫厂货。所谓的厂货主要有几种来源,一种是从生产工厂以散装成品的方式直接流出。另一种是从生厂工厂流出原件,后经他人再组装。还有一种就是洋垃圾,在国内通过翻新或不翻新直接销售。虽然厂货的价格要比行货和水货低廉许多,但是其耳塞质量得不到保障,曾经有用户购买过一副舒尔E5C的厂货,虽然可以出声,但少了一个动铁单元,因此无论如何都别考虑厂货。

写在最后

现在有不少发烧友都是先购买了器材,再来寻找该器材适合的音乐,这类用户更像是“器材党”,并非音乐爱好者。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器材只是欣赏音乐的工具,如果您是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最好是能从更好欣赏音乐的角度出发。在选择耳塞时,更多关注其声音风格,这样才能从中挑选出一款符合风格、符合预算、符合您个人偏好的产品。最后,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从本文当中学到挑选耳塞的方法,能够随性自如地享受音乐,这是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也是先行者对后来者的祝福。

上一篇:享受虚幻视界的真实 松下DMP-BDT300GK 3D蓝光... 下一篇:英特尔最大突破,有没有!